close

人種的經濟地位

  好景不常,經濟景氣循環動盪,九零年代網路的興起,到二十一世紀就變成網路泡沫化,造成失業驟增,更可憐的是,美商企業盛行外包,包給印度、中國等工資低簾的國家,造成美國人失業,而落後國家的經濟發達起來.真是"此一時,彼一時".當年的抉擇,短短幾年,就不適用在所有的時機.

 

食住行

  把節省轉換成儉約的態度,並落實在日常生活中.來雪城有一段時日了,一直在熟悉的大賣場採買.一年後,經過學長的介紹,才知道有另一家更便宜.學長指出到某家現金交易的小型超市,價格最便宜,每次只花約十二美金,就可買到整周的伙食,而其他家大賣場,諸如Peter’s, Wal Mart, PriceChopper等,每次買皆約十五美金.
  依其指示,來到這間賣得比較便宜的店,才發現店家偏愛現金交易,信用卡其實也可,不提供免費的塑膠帶.許多顧客,包括我都提著紙箱或自備塑膠袋,挑選商品.因為不提供購物袋,讓人覺得服務不佳,是以許多顧客就拿貨架上的空箱子來裝物品,雙手捧著箱子採買,樣子有點滑稽.也好,只要能省吃儉用就是我購買的最高原則,外觀滑稽倒是其次.會來這裡買的顧客,經濟收入較低,有色人種的比例略高.我能省則省,一個塑膠帶的費用才不過一角(十美分),沒有多少成本,也要省下.其他顧客捧著紙箱買雜貨,我發現架上有些空箱子,於是也學其他顧客,拿著擺在架子上的空紙箱,把所有買的五穀雜糧全部放到箱子裡,很吃力地一旁抱著或双手捧著,笨重地提著貨物,樣子有些不雅.不過觀察其他買者,許多人都是如此姿態不雅地購物,也就見怪不怪,不在乎面子了.最後一起結帳,捧著重物走著,再抱回車子裡.逐漸的,我的購買習慣變為常往越便宜的商品店光顧,一次買一周所需.每週買五穀雜糧的費用,從15美金降到約12美元,餐飲開銷降低兩成,卻不降低餐飲的品質,真是為降低成本而沾沾自喜.如果早知有這家便宜的店,那該有多好.
  除了吃之外,交通費和書籍費也是大學生另一筆主要的開銷.在節省書籍費方面,我們會買二手書、向學長姐要或是跟學校借,都能達到目的。而在買書的部分,因為都要買原文書,若再加上教授指定的參考書籍,的確是一筆不小的花費。如果有要好的學長姐,且書對他們來說已經用不到了,不妨跟學長姐要,或是到學校附近的舊書店找二手書,價錢能便宜許多;不然也可以跟同學合買一本,一個人只要出一半的錢。
  我住在很普通的小木屋(house)的一小間房間,一個月的房租名義上為$200,實際上老闆娘看在同國人的份上,算我$180,可說是賺到,我也守口如瓶.房間空間狹小,大約四坪,擺張單人床、衣櫃、電視架、書桌,別無長物,過著安貧樂道的苦學生涯.
  冬天氣候乾冷,大雪紛飛,一年有五個月積雪,手腳有時凍得不聽使喚.我和越南室友約定好了,寧可多穿衣服,少開暖氣,節省電費.越南藉的室友領公費來唸書,會為花費過兇而掉淚.美國的物價對她來說是天文數字,任何消費一分一毛都要省,但黑人女室友卻不肯合作,她趁我們都去上課時,把室溫調高,約到華氏80度,自己在室內只穿件簿衣.常常其他室友回來後,發現整間屋子只有她一人,但室內溫度調得過高,讓大家為她的行為多付費,於是趕快降溫,向她抗議,但我們又對她無可奈何.因此大家都很討厭她,從而對黑人產生不良的種族印象.
  有些學生會開車或騎腳踏車上學,汽車停到免費的停車場,而後等公車到站.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同學更是錙銖必較,不僅會多利用學生身分,免費搭乘公車和校車,若是開車到付費停車場停車,就會寧願停遠一點免付費,多走一段路上學。
  對學生來說,每天來回的交通費佔了生活開銷的一部份,不僅吃的要省,交通費當然也是能省則省。我上學都是搭校車或騎腳踏車,不過為了節省時間和金錢,外加健身的目的,我都會騎丘陵起伏的墓園,滿是石子路,玩一玩雙輪舞的樂趣,長久下來,就能省下不少錢,又能多運動健身.
  沒有錢,就沒有尊嚴.好在學生不需看人臉色獲得尊嚴,可以自在地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曾經有個台灣的女留學生,有男朋友的汽車代步,不經意地嘲笑我沒有汽車,我只是心頭不爽,沒有做聲.當大家都以車代步,而我踏著踏板前進,我不會以此為恥,相反的,在空氣清新的雪城,騎車可運動,排出過多的課業壓力,健身兼環保,絲毫不自認為苦行僧,"認知取決於觀念".
  台灣學生一來就買車,中國人知道了,就跟我們比.偶而有明知不如人,卻有枉自尊大的心理."台灣來的,果然有車."一個中國人用有色眼光評判我.買車又有什麼大不了的?美國人人都買車,也都開車,買車代步沒什麼了不起的,為什麼不與美國人比?台灣學生經濟水準比起中國學生高,不會顯得一副窮酸樣,言談舉止就顯得較為富而好禮,自然不會與"貧民"一般見識.
  日後買車後,還是不改節省的本性.平日不需開車,都一律騎自行車,就把車罩套住車子,等下個禮拜再掀開罩子,開車去買菜,如此省油又健身.自己一人也不想開長途到遠地旅遊,每次皆把車停到購物廣場的免費地下停車場,停個一周,再走路十分鐘到巴士車站,坐長途巴士去外州旅遊.
  偶而看到有人提大包的購物袋,從商店走出,在無其他行人的行人專用道走著,鄰近皆為綠草如茵的住家,費力地提著五穀雜糧,這幅景象,就像看到以前的我.只不過我那時是騎腳踏車,背後背著行李,一手提著購物袋,賣力地騎單車,爬坡還會很吃力.汽車經過我身旁,還會讓讓路.
  留學的這段期間,我從來沒有走路從賣場走回家,提著大包小包的日常用品,吃力地走著,或許比那些提大袋子,提著重重的五穀雜糧,朝離開大賣場的方向,花許多時間走在路上的美國人還幸運些.
  求學期間,坐市區公車的次數寥寥可數,皆是坐到長途巴士站.市區公車上,幾乎全車都是黑人,只有幾人是白人,亞洲人就只有我了.從住家坐車到轉運站,再從轉運站轉車,經由高速公路到車站,包括走路、等車、轉車,上車後又要時間到才發車,一站一站地停,前前後後大約要花二小時,實在曠日廢時.若從住家開車,直接上高速公路到車站,包括市區道路的車程,只要二十分鐘.
  這種以時間換取金錢的現象,可以用經濟收入來解釋.買一輛車二手,花費4,000 - 11,000元左右,帶來便利,節省大把的時間.不買車而坐公車,一趟只花2元,但卻花大把時間.求學生涯的時光有限,實在不應浪費許多時間在通車上.

  資本主義的美國有句話說:"美國的事業就是商業"(The business of America is business)。有許多學生崇尚名牌或跑車,但我們絲毫不為所動.學生的課業才是最重要的,一頓美食,一場電影,一場戀愛,一件精品服飾都可忽略.等到出社會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之後,再去購買名牌,還在念書的時候應該要降低自己的慾望,專心認真念書來澆熄內心的物質慾望,過一陣子就習慣成自然,就不會這麼在意社會價值了.省錢是全方位的,食衣住行育樂,樣樣不缺,樣樣還要兼顧.要想成功,就要在成功前,能低聲下氣,忍氣吞聲.在沒有收入時,就應節流,安貧樂道,隨遇而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來日畢業,學得一技之長,方能苦盡甘來,否極泰來.往昔大學時代貧賤不能移的情操,如今在異地紮根,隨著地理位置的改變,成為美國版;隨著年齡心智的成長,成為研究生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moyang 的頭像
    timoyang

    心理暨命理師 提摩揚(Timoyang) 的不落國(blog)

    timo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