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衰弱的症狀可分為三組:

一.與精神易興奮相關聯的精神易疲勞

 精神易興奮的主要表現是聯想和回憶增多而且雜亂。不論是工作學習或看書報,還是看電視聽廣播或與人晤談,都可以引起許多雜亂的聯想和回憶。這是一種主觀體驗,病人感到分心和控制不住,但不伴有言語運動增多,因此不同於輕躁狂的心情高漲和精神運動性興奮。引起興奮的事件並不一定是令人不快的,甚至可以是令人愉快的,例如與久別重逢的親友晤談,但由此而引起的興奮本身却被病人體驗為不快,尤其是持續較久而病人覺得控制不住的時候。

還有一點不同於狂躁的地方是,思想傾向於繞圈子和重複,雜亂無意義而使病人苦惱,而狂躁病人的思想內容具有新奇性甚至創造性,不斷推陳出新,引人入勝。精神興奮可以沒有明顯的誘因,如獨自靜坐或卧床休息時立即出現許多雜亂的聯想和回憶,沒完沒了,使病人感到無法控制。但是,臨床病例最常見的情況是病人的思想活動伴有煩惱的內容,病人聯想和回憶的內容幾乎都是過去不愉快的經歷、現在使人苦惱的事件和處境以及將來可能發生的風險、失敗和意外事故。狂躁病人的心情愉快,所以不存在需要加以控制的問題。神經衰弱病人明知胡思亂想無補於實際,却陷在裡面出不來,自認控制不住却又極力想控制它,這是一種心理衝突,也許是神經症性心理衝突最簡單的形式。

  注意力不集中與精神易興奮往往是同一件事,注意力不集中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病人容易因外在環境的偶然無關刺激或變動而被動地轉移了注意,另一方面是思考不能專注於某一個主題,聯想和回憶不斷地把思想引入歧途,甚至遠離當前思想的中心。對於後一狀況,病人往往把它描述為"腦子亂"。

  精神易興奮的另一表現是感覺過敏。不少病人畏光,喜歡留在比較陰暗的地方,出門戴墨鏡,在家裡白天也喜歡放下窗廉,甚至連鮮豔的色彩也可以使病人感到不快。對聲音過敏也很常見。病人怕吵鬧,喜安靜。討厭孩子和人多;家裡人打開音響往往使病人厭煩,甚至感到受不了。皮膚感覺過敏也不少見。有些神經衰弱的病人不願意穿水洗過的硬領衣服,感到難受;褲帶也總覺得太緊了,放鬆一眼眼似乎才好受一些;有些病人刮鬍子也感覺疼痛。一句話,健康人完全無所謂的普通刺激,病人却感到難受甚至疼痛。

  某些神經衰弱病人在起病初期只有精神易興奮而精神易疲勞却不明顯。大多數病人一開始起病就同時有精神易疲勞。

  疲勞是每個人都有過的體驗,很少會使健康人感到強烈的不適,相反地,疲勞後的休息常常是一種享受。健康人的疲勞是容易消除的,經過適當的休息,尤其是一夜睡眠以後,精力便恢複了過來。作為神經衰弱的症狀,不僅是容易疲勞,而且疲勞使病人特別難受,休息和睡眠也不能消除。

  疲勞有三種:

    一是正常的疲勞。一般地說,疲勞的程度與從事某種活動的持續時間成正比。如前述,它很少引起強烈的不適感,而且容易消除。

    二是軀體疾病時的疲勞。多種軀體疾病,如急慢性傳染病和各種消耗性疾病,都可伴有疲勞不適感。這種疲勞可以視為軀體疾病的一個症狀。休息不能消除,但隨著疲病的好轉,精神和體力也就恢複了原狀。

    三是情緒性疲勞,這種疲勞是跟各種不愉快的情緒或心情密切相聯貫的。休息不能消除這種疲勞,服用補品也無效。只有心情舒暢,疲勞才會減輕以至消失。醫生所見到的神經衰弱病人的疲勞主要是情緒型的,這是長期心情緊張、煩惱、苦悶壓抑感等引起的。

  神經衰弱的疲勞具有擴散性。健康人看書看累了聽聽音樂可以消除疲勞,工作學習疲勞,從事文娛體育活動照樣可以興緻勃勃,甚至看專業書籍看累了換一本休閒讀物,接著看便不感覺累。神經衰弱病人却不然,他們幾乎做什麼都覺得累。

  神經衰弱性疲勞的另一個特點是帶有明顯的情緒性。一位病人訴說她與人進行業務性交談不能超過一刻鐘,否則就"累極了","腦筋就開不動了"。可是,她在診室裡與醫生交談足足一小時始終興趣盎然,沒有任何所謂腦筋開不動的跡象。

  還有一個特點,神經衰弱的疲勞不伴有欲望和動機的減退,相反地,病人苦於"力不從心"或"心有餘而力不足",他們有抱負有追求,不甘心於混日子。這種心情跟抑鬱症是不同的。當然,短暫的灰心喪氣是難免的。但最典型的神經衰弱症狀是疲勞與精神二者相結合,病人在感到疲勞的同時,心裡想得却很多,欲念十分活躍。

  精神疲勞不一定伴有體力疲勞,僅只有體力疲勞而沒有精神疲勞便不是神經衰弱的症狀。從事體力勞動的神經衰弱病人往往並不以精神疲勞為主訴,但一經醫生仔細詢問,仍然可以發現有精神疲勞的某些表現,如不像過去那麼機警精明,自覺"容易犯迷糊",算賬容易出錯,看電影稍久感到難受等。與此相反,知識份子患神經衰弱照例以精神疲勞為主訴,訴述腦力勞動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注意不能持久,感到思考困難、思想雜亂無條理,訴苦記憶差,如提筆忘字、剛看過的書報似乎一點也記不住等。尤其特徵性的是,不愉快的經歷連細節都記得很清楚,簡直念念不忘,而工作學習方面的事却訴苦完全記不住。

 

二.情緒症狀

  迫切求治的神經衰弱病人幾乎無例外地都有情緒障礙。神經衰弱的情緒障礙本身是痛苦的,它們同時又使其他症狀加重,病人更加難受。

  神經衰弱的情緒症狀主要有三種:煩惱、易激惹心情緊張。這三種情緒是普通人都難免會有有,因此,從臨床診斷的需要出發,規定一些經驗的標準以區別病態與非病態是必要的和實用的。作為神經衰弱的症狀,情緒必須具備以下三個特點,缺一不可:1.病人感到痛苦,傾向於見人就訴苦或求助求治;2.病人感到控制不住或擺脫不了;3.情緒的強烈程度和持續時間之久與生活事件和處境不相稱。例如,一點小事就大為生氣或心情很緊張,或者整天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而煩惱,長期如此。

1.  煩惱

   大家都知道煩惱是怎麼回事,但要下個定義却很難。重要的是必須將煩惱區別於焦慮。焦慮作為一個症狀,是沒有明確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忐忑不安和提心吊膽。煩惱則不同,它總是有現實的內容。我們可以為柴米油鹽或經濟拮据而煩惱,也可以為住房太擠而煩惱。工作不順心,學習成績不佳,孩子不聽話,夫妻鬧彆扭,各種人際關係不和,等等,都可以是煩惱的內容。

  煩惱似乎是自找苦吃。我們明明知道,麻煩和困難不可避免,煩惱無濟於事,可是我們還是照樣煩惱。就這一點而言,健康人和神經衰弱病人並沒有什麼根本不同。理智對於煩惱似乎不起作用。某病人哲學修養根底很深,頗受教益。原來他是位哲學專業工作者,曾留學法國,回國後從事西方古典哲學著作的翻譯工作。盡管人生的哲理知道得很多,他的煩惱却絲毫也不減少。

  精神科門診的神經衰弱病人,至少有一半有顯著而持久的煩惱。他們幾乎一年四季、一天到晚都在煩惱之中過日子。健康人區別於這種病人之處並非沒有煩惱,而是有煩惱也有愉快和歡樂。一個人越是企圖通過思考去消除煩惱,他就會被煩惱糾纏,難以脫身,這是煩惱設下的陷阱。人們大多能看到,煩惱和欲望直接相關聯,神經衰弱病人却很難領悟。神經衰弱的煩惱,關鍵並不在於煩惱本身,而在於未能將"我不要煩惱"的願望變成"我要快樂"的實際有效行為。顯然,病人的卻望受著過分的壓抑或控制乃是徵結之所在。病人的控制不住實際上是過分控制的結果。壓抑並不能消滅欲望,相反的,勢必造成欲望反抗的加強。這就使心理衝突尖銳化。過分壓抑或控制意味著"我要"的意志受阻,有效行動逐被扼殺了。過分的壓抑或控制使病人喪失自知之明,他們往往完全不明確自己所需要的和所追求的究竟是什麼,行動遂失去了目標,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病人在訴說一大堆煩惱之後,向醫生詢問"我應該怎麼辦?"是非常典型的。而面對煩惱,個人自有一套擺脫它的行動辦法,這是健康人的典同特點。

 

 2.  易激惹

易激惹指容易生氣發怒。容易急躁,一點小事就急得不得了,按捺不住。要區別精神病性易激惹神經症性易激惹。如果病人並沒有難受和痛苦的內心體驗,或者並不感到自己失控,甚至否認發脾氣的行為事實,或者事後並不覺得不對或不好,甚至大怒之後馬上就變得好像根本沒有那麼回事一樣,便不是神經症性。

  神經衰弱病人的易激惹的典型形式是反複發作的三部曲:急躁發怒──後悔──加強壓抑控制,而經過長短不等的時間後這三部曲又重演一變。病人在後悔和加強控制時還常常感到委屈。和煩惱一樣,易激惹也是過分壓抑和過分控制的結果。

  易激惹很容易損害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不融洽又使易激惹趨於惡化。由於極力壓抑自己的憤怒、怨恨和不滿,易激惹可以發生變形,常見的有:

    1.容易傷感。看電影、看戲劇或看小說忍不住流淚是典型的。病人說,他們過去並非如此,不知為什麼病後變得這麼脆弱了。

  2.好打抱不平。在街上或公共汽車上遇見不講理或仗勢欺人的人,就忍不住跟人家爭吵起來。病人本來是局外人,但往往比當事人更加氣憤而久久不能平靜。對不正之風十分憤慨,談起來越說越氣憤,不能自己。

  3.彌散性敵意。瞅著什麼都不順眼;有時不知為什麼冒出幸災樂禍的想法來。

 

3.  心情緊張

    持續地心情緊張而不能使自己鬆弛,這是很難受,往往伴有頭痛、全身酸痛、疲勞感、失眼和腦力活動效率下降等痛苦的症狀。

  一部分神經衰弱病人以心情緊張而無法鬆弛為主訴。這種病人照例認為得病的原因是工作學習過度緊張。這是一種誤解。每個健康的人都有張弛自我調節能力。在緊急情況下,在繁重困難的任務面前我們自然會緊張起來。所謂過度緊張,實際上是指社會和客觀情況允許甚至要求我們鬆弛的時候(例如吃飯、休息和睡覺的時候),我們仍然保持持續的緊張而不能放鬆。這是張、弛調節能力發生了障礙,是神經衰弱的症狀,是結果而不是原因。

 

  過度緊張的人有以下五個特點:

(1)緊迫感。感到任務迫在眉睫或事情太多而時間不夠用,從來沒有事情告一段落而可以鬆一口氣的感覺。有些人甚至遊公園、逛商店也是匆匆忙忙的,下棋打牌也老著急催別人。

(2)負擔感。總擔心事情做不好或失敗,怕犯錯誤,怕丟面子,爭強好勝。這樣一來,生活、工作、學習全都成了負擔,體會不到生活的樂趣,不能因工作成績和學習有心得而感到滿意和愉悅。

(3)自控感。感到必須加强自我控制,似乎稍有鬆懈,便會使工作學習失誤,或者自認不應該、過激的言詞和情緒就會激發出來。

(4)精神過敏。感到自己不冷靜了,容易著急不耐煩,容易因偶然的刺激(如突然的關門聲,閃過一個人影等)而產生懼跳反應。有人甚至常猜疑主管或老師不信任自己,或者人們在背後議論自己。

(5)效率下降。感到工作學習進展緩慢,質量不佳,尤其是自認比過去更加努力成績却下降了。實際上,至少別人還看不出來。

 

三、心理生理症狀

  心理生理障礙實際上指的是生理功能障礙,只是這類症狀跟病人的心理有密切的關聯。常見的有:一為睡眠障礙。二是頭部不適感。三是個別內臟功能的輕度或中度障礙

  睡眠障礙的主要形式是失眠。非器質性失眠的定義是:失眠是一種睡眠的質和、或量令人不滿意的情況,且持續相當長一段時期。診斷失眠首要考慮的不是睡眠時間少於一般所謂正常睡眠,因為不少人(所謂短眠者)長期睡眠很少而並不自認為是失眠者,他們之中相當一部分人精力充沛,也沒有任何痛苦。

  難於入睡、多夢和醒後不解乏,使病人對睡眠的時間估計偏少。病人估計的睡眠時間和實際睡眠時間之差,可以叫做回顧性失眠。有些病人訴述整夜不眠,而他們的配偶却聽見病人打鼾,這叫做睡眠感喪失。造成這兩種情況的因素有:一是對失眠過分擔心和重視。二是對做夢有誤解,以為做夢等於沒有睡,甚至比不睡更壞。其實,做夢是人類的一種普遍現象。三是把白天的各種不適感和不快情緒都歸咎於失眠。有一位病人說:"我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失眠,只要你把我的失眠治好了,就什麼事也沒有了。"醫生和病人談起生活中長期存在的各種煩惱問題,病人說:"這些我現在都根本不去想它了。"顯然,為失眠而煩惱實際上起了迴避現實的作用,也可以說對失眠的煩惱代替了現實生活中的煩惱。

  神經衰弱的失眠最常見的情況是,與其說是夜間睡眠太少,無寧說是睡眠和醒覺的節律紊亂,病人白天發困或打瞌睡,夜間却興奮不眠。開會聽報告或看書時很容易打盹,乾脆上床去"正式"睡覺,却一點睡意也沒有了。有些病人白天常臥床或靠在沙發上養神,這很像有些孩子一天到晚零食不斷,而三頓飯却不好好吃。

  神經衰弱的頭部不適感主要是緊張性頭痛。頭皮上和後頸部的肌肉緊張被視為這種頭痛的主要根源,但血管性頭痛也可能同時存在。病人的典型訴述是持續的頭痛和頭昏,頭頂有重壓感,頭上像箍了一個鐵箍似的緊束感,後頸部發僵、發硬得難受,腦袋發脹,等等。有時,病人把多而雜亂的聯想和回憶以及並未成形的觀念內容的精神興奮描述為腦子裡難受、頭腦發昏和不清楚,像輕度醉酒似的,把它們和頭痛混為一談。

  內臟功能障礙通常只限於個別的器官。如果症狀很多,幾乎遍及各處,則應考慮焦慮症、抑鬱症疑病症的可能。神經衰弱最常見的症狀,首推消化系統和性功能障礙,心血管和呼吸功能障礙也不少見。

  以上的描述主要限於橫斷面。下面簡單討論一下神經衰弱的病程。

  總的來說,神經衰弱起病較慢,病程脫延。少數病例是急性起病的,起病與重大生活事件相關聯,如高考落第、失戀、親人死亡等。如果病前人格相對健全,這種急性起病的病例預後良好,症狀往往持續不太長便逐漸逐漸走向恢腹。一部分病人病情輕重有明顯的波動,令人煩惱和不如意的事情多則病情加重,反之則症狀較輕。還有少數病人在病程中兩種不同的臨床相交替出現,一種狀態以精神易興奮為主,另一種狀態以精神易疲勞為主,但都伴有不適感和不快體驗。

  病程和結局主要取決於人格和生活處境這兩個因素。恰當的治療可以促進康腹。

 

(作者為中國國家級心理諮詢師)

 

arrow
arrow

    timo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