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才智的發展
智力與行為一樣,是逐漸發展而成的,即智力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並且,在智力發展的過程中,也與行為一樣出現很大的個別差異.以智力測驗的結果來表示,在同一測驗上所得的分數,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
智力的發展速率與停止年齡與個人智力的高低有關.智力高者發展的速率快,停止的時間晚;智力低者發展速率慢,停止的時間早.
一般常人的智力發展,約自三四歲至十二三歲之間呈等速進行,之後改為負加速進行,即隨年齡增加而漸減.智力發展約在二十五歲達到頂峰.
從理論上來說,在發展期間個人的智商應該是相當穩定,否則就不能代表個人的智力,而且也失去預測的價值.
此表是用心理年齡與實足年齡的比值來代表智力的高低,主要假設即認為在智力發展期間智商將保持一個穩定不變的常數,其意義是表示智商的穩定性.其穩定程度用前後兩次所測結果之間的相關係數表示,稱為穩定係數(coefficient of stability),穩定係數愈大,即表示智商的變動性愈小.但是,重新測驗的時間如相隔甚久,其間的相關將會減低,即智商隨年齡變動的情形.
再測年齡
初測年齡 | 4 | 6 | 8 | 10 | 12 |
3 | .83 | .73 | .60 | .54 | .46 |
5 |
| .87 | .79 | .70 | .62 |
7 |
|
| .91 | .82 | .73 |
9 |
|
|
| .90 | .81 |
11 |
|
|
|
| .90 |
穩定係數
此表顯示重測相隔時間越久,其相關越低,亦即智商隨年齡增長而產生了變動.相關程度隨年齡增高而加大.例如三至六歲/五至八歲/七至十歲/九至十二歲,中間相隔雖均為三年,但各組系數互不相等,呈現隨年齡遞增的趨勢.
以上為團體平均智商在發展期中的變動情形.由團體看,九年間的變動並不大,相當穩定,不過,若從個人智力的發展來看,其智商的變動性可能有很大的個別差異.
心理學家研究從六歲至十八歲,共兩百多人智商變動的情形.結果發現,其中有85%的受試者智商變動了至少10個單位,另有10%的人,其智商變動了30個單位.
智商的變動可能由於兩種原因.一、個人的智力真正有了改變;二、測驗效度的問題.智力是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發展.如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重複接受某種測驗,每次測得的分數在理論上應與個人各階段的年齡保持一定的比值.但事實上智力發展的速率有很大的個別差異,有的先快後慢,也有的先慢後快,因而形成多次測驗分數的起伏現象.另外,智力測驗效度的高低,影響智商變動的可能性勢必更為大.因為,智商是由測驗上得到的分數換算而得的一個數值而已.如果測驗題目過份偏重於某方面的知識,則有無學習的機會將造成智商的偏高與偏低.
在一般人群中智力極高(IQ在140以上)者與極低(IQ在70以下)者均佔少數,大多數人的智力屬於中等或接近中等(IQ介於80 – 120之間者約佔全部人口的 80%).在智力分配上居於兩極端的少數人,因為在能力上與一般平常人相差過遠,難免構成教育上,甚至社會上的問題.因此,為適應特殊能力的需要,而有特殊教育的產生.可分為兩類:
一.心智不足
智商在70以下者稱為心智不足.他們的能力,既不能接受專業性的教育,也不能從事專業性的工作,甚至缺乏生活能力,成為社會的負擔.從智商分配的情形來看,屬於心智不足者,約佔3%.智能不足的兒童分為三類:
1.需養護的智能不足(custodial mentally retarded),他們的智商低於25,被稱為“白痴”(idiot).他們無生活能力,甚至吃飯穿衣服還需別人照顧.
2.可訓練性的智能不足(trainable mentally retarded),智商約在25 – 50之間,可經耐心的訓練獲得最簡單的生活能力.
3.可教育性的心智不足(educable mentally retarded),智商約在50 – 70之間,可經由特殊設置的教育設施,獲得最基本的教育.
從心智不足形成的原因來看,有的將之分為心智遲滯(mental retardation)與心智缺陷(mental deficiency)兩大類.心智遲滯者多是生理正常,無病因,無外傷,找不出明顯的原因,其智能低可能與遺傳有關.心智缺陷者係指由於疾病,腦傷或意外事件以致影響智力正常發展的人.
IQ 類別 %
穆勒氏 林 氏 理論上
的研究 的研究 分 配
140+ 極優異 very superior 1.33 0.02 0.38
120 – 139 優異 superior 11.3 4.18 8.8
110 – 119 中上 high average 18.1 11.71 15.96
90 – 109 中材 average 46.5 48.96 49.72
80 – 89 中下 low average 14.5 22.48 15.96
70 – 79 臨界 border line 5.6 9.44 6.9
70- 心智不足 mentally retarded 2.9 3.22 2.28
總計 100.23 100.01 100
二.資賦優異
在智力分配的另一端,屬於心智超過常人者,稱為資賦優異(mentally gifted).在全人口中約佔最上層的1%,約智商在140以上,
研究的結果發現:
1.絕大多數的資賦優異者係出自父母從事專性職業而生活較為富裕的家庭,只有7%出於勞工家庭.這說明遺傳與環境兩大因素同樣的重要.
2.他們的身心發展較一般兒童為優,開始走路和說話的時間較早,身材較高,體重較重.
3.在校的學業成績較一般兒童為優,學習興趣也較廣.
4.社會能力較一般兒童為優,多為團體領袖分子,情緒也較一般兒童為成熟穩定.
5.資賦優異者進入大學的比率遠較一般人為高,獲得博士學位者,在男子方面他們較一般男子高出五倍;在女子方面較一般女子高出八倍之多.
6.在學術方面,表現了傑出的成就.在能保持連繫的800人之中,曾經出版過67本專業叢書,1,400篇專門性的論文,200篇文藝創作,並獲得150種以上的發明專利.
7.在婚姻家庭的生活適應方面,也較一般男女為佳,他們的離婚率較一般人為低,而且子女在智力上也遠比一般人為好.在能連繫的子女1,571人中,其平均智商為130,而最高者竟達到200,這點也說明遺傳的重要.
智力的性別差異
就男女兩性的整體而言,可能在智力上沒有差異,但如只根據某種測驗去測量某些人時,所得的結果就可能有差異,有時男優於女,有時女優於男.
男女兩性在智力測驗上縱然發現有顯著差異,但差異的方向不能肯定.在兒童期所作的智力測驗,在分數上常呈現女優於男的趨勢,但到青春期以後的智力測驗結果,常是呈現男優於女的趨勢.因此,有些學者提出一種假設,認為進入青年期之後,男子的智力仍繼續發展,在測驗分數上仍繼續升高,而女子則逐漸減低.
心理學家研究從12歲到37歲期間,男子智商上升較女子為多,女子智商下降的趨勢較男子為早.不過,智商並不完全代表智力,因此,不能說女子成年後智力下降.
智力測驗本身的結構和內容,對男女兩性未必是公平.一般智力測驗都是包括多種因素或多種性質的題目.有些較適於男性,有些較適於女性.智力量表中,常識、理解、算術、圖形補充、圖形設計有利於男性,而有利於女性則為類同、字彙、物形配置,因此,測驗使用結果多顯示成人的智力呈現男優於女的的趨勢.
智力的種族差異
不同種族在語言文字、生活方式等某些行為上有差異.智力測驗所得的智商來看,不同種族間確有差異現象,特別是很多研究結果顯示,白種人的平均智商較其他有色人種為高.理所當然,從生物學的觀點論及不同種族的生理特徵,決定於不同的遺傳因子,但智力測驗並不以生理特徵為基礎,而是以生活經驗有關的問題為方法去測量心智能力.因此,只根據測驗分數的高低去判定智力,不受文化影響,而決定於種族遺傳,在理論上是不可能的.
研究種族智力差異的學者多注重研究美國黑人和白人間智力的差異.理論上來看,黑人自幼接受美國教育,學習與白人相同的語言,住在同一國度,若採用同樣的智力測驗去測量黑人與白人,在機會上應該是公平的.但研究顯示,黑人的平均智商較白人為低,白人平均智商為104,黑人的平均智商為90.美國為多元社會的文化結構,不同的社會階層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與不同的價值觀念.
智力的社會階層差異
以職業的資料來分析,藉以說明不同職業者的子女及居住不同地區的兒童在智商上差異的情形.
不同的職業需要不同的能力,不同的職業團體各自具有影響智力的團體性因素.從各類職業從業人員本身智力高低的比較,以及從業者子女智力之間的比較,如下表:
類別 |
| 專業人員 | 半專業人員 | 工商界從業者 | 半技術人員 | 技工 | 勞工 | 農民 |
美 國 | 業者IQ | 120 | 113 | 108 | 104 | 96 | 95 | 94 |
子女IQ | 116 | 112 | 107 | 105 | 98 | 96 | 95 | |
英 國 | 業者IQ | 132 | 117 | 109 | 105 | 84 | 96 | N/A |
子女IQ | 115 | 113 | 106 | 104 | 96 | 95 | 94 |
從此表可以看出,英美兩國的情形大致相同,即專業人員,如醫師、律師、教師、工程師等,到農民,在智商的分數排列上,依次降低的傾向.而且,也顯示在子女的智商上.
職業類別與智力的關係,雖然可以從事實性資料中發現有智商的團體差異現象,但此種差異,職業本身未必是構成差異的原因.也就是說,不得認為從事某種職業將使其智商提高,而是由於個人主動的選擇或被動的社會選擇而經由競爭淘汰的適者生存原則,而後形成的結果.
遺傳與環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