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診斷及案例

 

案例

  求助者,23歲,專科剛畢業,目前待業當中。

  自述:"幾年前高職畢業,考大學時,因精神緊張,睡不著覺,發揮不出實力,成績不理想,名落孫山。無奈,迫不得已接受事實,當時有兩種選擇:一個是重讀來年再考;一個是混個專科上。"

  "父母因為家庭經濟不寬裕,主張上專科就好了,自己雖然想重考,但看到父母的態度和家庭經濟狀況,就沒有堅持自己的意見,而勉强同意。"

  "註冊繳費後,搬到學校宿舍。就讀的學校在外地,位置偏僻,‘鳥不生蛋,狗不拉屎’,條件較差,衛生不良,宿舍裡有老鼠,跑來跑去,一到晚上就出來活動,神出鬼沒,到處亂竄,鬼叫鬼叫的,擾亂自己睡不著覺。特別是自己睡下鋪,總是怕老鼠跑到床上騷擾,經常擔心害怕,精神緊繃,徹夜難眠。後來千拜托萬拜托,與同學調換床位,睡到上舖,安心多了,睡眠有改善。但每天早晨起來,還是要檢查床上有無老鼠糞便,總擔心老鼠曾經跑到自己床上,胡搞瞎搞,弄髒衣服被褥,所以要經常換洗衣服眠被。"

  "半年前畢業回家,開始兩個月時,覺得家裡很安全,晚上也能安然入睡。"

  "求職過程不順利,認為這和自己只是個很鳥的專科學歷有關,索性就不找工作了,此後開始參加插大考試。自行在家讀書求學遇到困難時,不免想起現在的忍辱受氣,都是因為當初父母不能克服困難,做出一些犧牲,拒絕讓步,讓自己重讀。同時也認為與自己當時沒有堅持復讀有關,特別看到和自己情況差不多的阿姨家表哥復讀後,考取了一所理想的國立大學的電子工程學系,是為名校高材生,更加傷心後悔,更是自責,真是悔不當初。"

  "一天夜間又聽到自己房間裡出現聲音,懷疑是老鼠作怪,緊張得一夜沒睡好。翌日,檢查自己房間並無老鼠的證據,但還是不放心。半年多來,總認為庭院和馬路上都會有老鼠的踪跡。碰到垃圾箱要遠遠地繞開,因為裡面可能會有老鼠。"

  "每次從外面回到家要反覆洗手,雖然知道沒有必要,但就是不能控制,不能不洗,否則就很難受。晚上看書時,更時時刻刻地注意有無老鼠活動的聲音,分神在老鼠身上。會有失眠、頭暈、心慌,學習效率很差,心煩,總想發脾氣,罵罵粗話,對父母的態度不好。"

  醫院檢查未發現器質性病變,醫生建議尋求心理諮詢。

 

鑒別診斷

 

  熟練掌握神經症的臨床簡易評定方法,特別是神經症的臨床評定方法。該求助者對老鼠的過分注意和擔憂顯示出變形的心理衝突;出現軀體症狀,但經醫院檢查未發現器質性病變;病程為半年以上,可計2分;痛苦無法自行解脫而求助,可計2分;學習效率很差,家庭關係因此緊張,但沒有迴避行為,社會功能受損程度可計2分,該求助者可初步診斷為神經症

  在精神科工作中,神經症與正常心理的分界線很容易確定,這並不成為一個問題,因為到精神科就診的病人,幾乎都是症狀比較重且患病比較長。但是在內科或基層保健室裡,對這一分界線的界定卻往往發生困難。關鍵在於深入了解病人的心理,弄清楚心理衝突的性質。從現象或事實的角度來說,心理衝突有常形與變形之分。

  心理衝突的常形有兩個特點:

  一是與現實處境直接相聯結,涉及大家公認的重要生活事件。例如,夫妻感情不和,病人長期想離婚又不想離婚,十分苦惱。

  二是有明顯的道德性質,不論持什麼道德觀點,總可將衝突的一方視為道德的,而另一方是不道德的,上述的例子便是如此。

  心理衝突的變形也有相應的兩個特點:

  一是與現實處境沒有什麼關係,或者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鷄毛蒜皮,一般人認為簡直不值得為它操心,或者使不懂精神病學的人感到難以理解,為什麼很容易解決的問題病人却解決不了?例如,某病人每天晚飯後就陷於吃藥還是不吃藥的痛苦衝突之中,吃藥怕肝硬化和上癮,不吃藥怕睡不著。這在不懂精神病學的局外人看來是不成問題的,想吃就吃,不想吃便不吃,實在決定不了可以去問醫生,醫生叫你吃就吃,醫生叫你別吃就不吃。

  二是不帶明顯的道德色彩。如上例,不能說吃藥和不吃藥何者道德,何者不道德。心理衝突的變形是神經症性的,而心理衝突的常形則是大家都有的經驗。

  顯然,如果與生理功能障礙相伴隨的心理衝突限於常形,甚至並沒有什麼痛苦的心理衝突,那麼,這充其量只是心理生理障礙,而不是神經症。要注意的是,一旦出現頭痛、失眠、記憶差或內臟功能障礙,原來不明顯的心理衝突便會尖銳化,也很容易發生變形,例如明顯的疑病症狀。

  對心理衝突的揭示和分析需要精神病學知識和技巧,一般專科醫生可以用比較簡單而容易掌握的方法來進行評定。這包括三方面:

(1)病程:不到3個月為短程,評分1;3個月到1年為中程,評分2;1年以上為長程,評分3。

(2)精神痛苦的程度:輕度,病人自己可以主動設法擺脫,評分1;中度,病人自己擺脫不了,需要借助別人的幫助或處境的改變才能擺脫,評分2;重度,病人幾乎完全無法擺脫,即使別人安慰、開導,或隌著娛樂、易地休養也無濟於事,評分3。

(3)社會功能:能照常工作學習以及人際交往只有輕微妨礙者,評分1;中度社會功能受損害者,工作學習或人際交往效率顯著下降,不得不減輕工作或改變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場合不得不盡量避免,評分2;重度社會功能受損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學習,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學,或某些必要的社會交往完全迴避,評分3。

  如果總分為3,可以認為還不够診斷為神經症。如果總分不小於6,神經症的診斷是可以成立的。4~5分為可疑病例,需進一步觀察確認。

  要特別強調說明的是,對精神痛苦和社會功能的評定,至少要考慮近3個月的情況才行,評定涉及的時間太短是不可靠。

 

(作者為中國國家級心理諮詢師)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moyang 的頭像
    timoyang

    心理暨命理師 提摩揚(Timoyang) 的不落國(blog)

    timo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