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

 

   不能靜坐;

   總在活動;

   不能等待他人;

   不聽別人說些什麼;

   注意力集中困難。

 

年幼患兒可能難以完成學業。

 

診斷要點

 

通常包括:

 

   嚴重的注意力維持困難(注意時限短,活動變化頻繁);

   異常的軀體性不安(在課堂上和吃飯時最為明顯);

   衝動性(患者不能排隊等候,或未經思考就行動);

  有時可能存在紀律問題,學習成績差,容易出事故。

  這種行為模式存在於所有場合(家庭、學校、娛樂)。避免過早診斷,軀體活動較多並非總是不正常。

 

鑒別診斷

 

  也要考慮存在:

 

*某種特殊的軀體疾病(例如:癲癎、胎兒酒精綜合症、甲狀腺疾病);

*廣泛性情緒障礙(患者表現出焦慮抑鬱);

*孤獨症(存在社交/言語損害及刻板行為);

*品行障礙(患者表現出無目的的破壞性行為,參見品行障礙);

*輕度精神發育遲滯或學習困難。

 

  多動行為既可以導致也可歸於父母子女關係問題。對家庭關係的評估可能很重要。

 

 

案例

 

  求助者,男性,10歲,小學四年級。

  按預約在一個周日的早上八點,由父母帶來諮詢有無多動。觀察到孩子生長發育正常,但略胖。經過一個多小時的交談,心理諮詢師發現孩子交談時很專注,回答問題時反應很靈敏,也很切題,一般知識掌握得也不錯。有禮貌,沒有多動的表現。以下是心理諮詢師和家長的部分對話內容:

  心理諮詢師:你看,孩子挺好的,沒看出有多動的表現啊。

  家長:在家沒有,到學校就有了。

  心理諮詢師:也就是說是老師說孩子有多動?

    家長:是的,我們也感到奇怪,怎麼一到學校就多動。

    心理諮詢師:那你們沒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裡的表現嗎?

    家長:反映過,老師說,這孩子的確不總是多動,但有時候又的確多動。

    心理諮詢師:老師是如何描述孩子在什麼時候多動的?

    家長:老師說,上第一二節課的時候,孩子表現挺好,但一到三四節課就開始坐不住,東張西望,晃來晃去,不老實,越到中午越厲害,說他也不聽。

    心理諮詢師:能說說孩子的飲食情況嗎?

    家長(迫不及待地回答說):孩子他爸是遠洋船員。

    心理諮詢師:就是說,營養是沒有問題的。

    家長:就是啊,現在都一個孩子,我們也有條件,營養上是不會缺少的。你看,我兒子的營養是不是挺棒的(說時還特意看了丈夫一眼)。

    心理諮詢師:那當然是。不過,我想請問一下孩子早晨都吃什麼?

    家長(自豪地):兩袋牛奶,三個茶葉蛋,我兒子特喜歡吃我做的茶鷄蛋,有時會吃四個。

    心理諮詢師:還能吃下別的嗎?

    家長(很不以為然地):這麼好的營養還要吃什麼啊?



 

  至此,心理諮詢師認為可以解釋孩子的所謂多動現象了。建議家長改變孩子的早餐結構,減少蛋白質,增加碳水化合物──即五穀雜糧。兩周後追踪回訪,孩子的所謂多動症狀消失。

 

(作者為中國國家級心理諮詢師)

 

arrow
arrow

    timo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