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ou1.jpg路邊餐廳

官僚文化

  來先進國家出國深造,去落後國家做起外勞。剛開始來是用一個月效期的觀光簽證,之後申請效期為三個月。現在為了辦工作簽證,請家人寄來我的大學畢業文憑,台科大的畢業證書。想起一句話:"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我則是:來來來,來台科大;去去去,去越南

  公司負責處理簽證的辦事員是越南華僑,會說中文,他要塞紅包$100,000(約台幣$200)給公務員,加快我的工作簽證。歡迎體驗越南的官僚文化。

  共產極權國家的政府,要比民主國家對經濟負起更重大的責任。越南期望在2020年能晉升到工業化國家,但以目前的基礎建設和官僚制度來看,要達到這個目標,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官僚制度使公共建設緩慢,貪污使政策受挫,人民智識水準欠佳,對越南人來說,這些都是"明天會更好"的待改進事項。

 

洽公吵架

  司機開車到最常去的大客戶端,到了客戶的工廠,我用越南語說:“Di khu C.”(到C區)司機順便送貨給其他客戶,跟我揮手道別。

  只有這一處的大客戶,在進出廠時會手續繁複,其他客戶皆無此問題。一次來拜訪手續繁複的客戶。之前已把所有的證件取出,不隨身攜帶中文的證件。警衛把我攔下,我抱怨:“I came here several times!  Each time, I enter without my ID!  I never carry my passport!  What’s your problem?!“(我來這裡好幾次了!每次進去都不用身分證!我從不帶護照!你有什麼問題?!)我的表情不悅,隨時想對這無禮的傢伙發怒。他們要求使用證件,但我身上無證件,最後還是讓我用名片取代證件,換張通行證。

  以後,還是帶我祖國的證件,給不懂中文的台商警衛存查。

  訪客完後,客戶端的警衛把我攔下來,要我打開公事包給他檢查,我配合照做。有一次,他發覺裡面有類似公司產品的樣本,要我提出放行單。這些樣品是我帶來給客戶參考的,不是客戶的產品,故無放行單,警衛不明瞭,於是他就要進一步調查。

  會英文的人不會來做警衛,做警衛的不會英文。警衛說了一堆話,我聽不懂,又被無禮對待,逼我動火,天氣很熱,火氣大。我抗議:“This is my stuff!  Not yours!  Now!  What’s your problem?!”(這是我的東西!不是你的!現在!你有什麼問題?!)我的內心猛罵這群不會英文的接待人員,如此待人接物。

  越南人不會講英文,我也不會越南文,我就用英文破口大罵,跟他們起爭執,強調這些是我的物品,不是貴公司的。我的時間寶貴,再不放行就要翻臉了。他們一群警衛無法溝通,又無理,就予以放行。

  想起西方外國人在台灣,與交通警察起爭執,由於警察不會英文,無法溝通,最後只好不了了之,手一揮,讓不諳台灣交通法規的老外滾蛋。現在我也有幾分類似,只是我有理行遍天下,跟他們用英文據理力爭。

  亦道國家永遠是夏季,南越只有夏季,北越有夏季和冬季。警衛實在很不敬業,看到他亦著腳在執業,大概是為了納涼,站在人來人往的走道,一旁還是車道,讓我打從心裡就看不起這個從業人員,好像他不懂得文明教化,難怪我會看不起,看不起就跟他大小聲,誰叫他要刁難。

  有一次,我領出不良品,帶著物品攜出單,上面有各級相關人員的簽名。出門口時,歸還通行證,領回證件。但到物品檢查時,警衞刁難,指出無蓋印章,他們拿出他人的物品攜出單,上面有蓋印章,比手劃腳一下,以茲證明。這時,已過下班時間,全廠都已經下班了,人員皆離開,不可能再回去蓋印章攜出物品,且若攜回蓋印,勢必曠日廢時。我哪有那時間,於是我解釋,但他們還是不放行,於是我火大了,口氣越罵越差,吼:“What’s your problem!?  Do you have a problem!?  What something wrong with it!  Damn it!  I demand an explanation!  Everybody signed here!  If I am not allowed to go, I’ll call the police!”(你有什麼問題!?你有問題嗎!?哪裡錯了!去你的!我要你解釋!每人在這簽名!如果我不准離開,我就報警!"

  “Don’t piss me off!  Don’t!  Piss!  Me!  Off!”(別讓我生氣!不要!讓!我!生!氣!)

  我知道,越南海關會在通關時予以刁難,例如揚言手指上的戒指若未申報,就要申報,否則可以私下塞紅包快速通關。但現在面對無禮的警衛,我就誓死不罷休,跟他死纒到底。

  我的手勢變成用食指指責,好像要點穴,眼神凶惡,一付生氣的模樣。他們應該聽不懂,但又不敢得罪客人,看情勢不妙,就予以放行,不在乎規定。為了求生,我不得已,只好態度轉為強硬,管他會不會英文,管他聽得懂或聽不懂,破口大罵。軟性訴求無效,只好來硬的。經驗顯示,這招還蠻管用。

  這點頗符合我年幼時的草莽性格,符合我年少時只為自己著想的自利心,長大後才逐漸被高等教育所消滅。來到越南,時光流轉,處世為人的模式調到越南模式,好似回到五十年前的社會,一點也不富而好禮,偶而要動肝火才得以被放行,非得施壓才得以順利,要自由心證,要個別處理,不見得一視同仁,歡迎來到人治的社會!

 

敲竹槓

  與朋友相約在工業區的大門口,我趕去赴約,走在小街道上。一名機車騎士在我身旁停車,跟我說了一些話,我聽不懂。我揮揮手,示意不需要上車給他載。但他堅持要載我,我也聽不懂他講什麼,也許是要免費載我,於是就戴上安全帽讓他載。他騎約一分鐘,載我到加工出口區的大門口,放我下車。我問了一下多少,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但我只肯給$1,000,他說了一堆我不懂的話,我只好拿出手機,請他按一下金額,他按下500,我就給他$500鈔票一張,結果他又說了一堆話,我還是聽不懂。原來是他向我敲詐,才載一分鐘,索價$5,000越南盾,實在不合理,就不願支付。我就不肯給,反正雙方無法溝通,要動武我也不怕,最後他罵了一下,憤而離開。他做生意不老實,毫無誠信可言,這種人滾開也不值得留念。說難聽點,要打架我也不怕,我比他高壯,比他年輕,每天健身,要鐵公雞上演的話,是他先動武,我只是正當防衛。

  日子久了,才知道當地生意人會對外國人猛敲竹槓,只要是外國人,都當成外國肥羊,狠狠地敲一筆!

  當地人總是不禮遇外國人,外國人剛來印象還好,久了就越來越差,就是因為被當成外國肥羊痛宰。

 

沿路景觀

  外國人剛落腳,心態上要返老還童,秉持亦子之心,一切從頭開始。用堅毅的性格,面對一切日常生活。剛來要全盤接受在地事物,等摸索探求出來後,再來增加心得不遲。

 

  thou2.jpg Motor vehicle

 

  時代溯及繼往,時光倒退到農業時代,我喜歡這裡在開車時,可不用繫安全帶;也喜歡偶爾還可闖紅燈而慣以為常;若亂丟垃圾也不會有愧於心;明明又聾又瞎又啞,卻還有高人一等的優勢心理,等等。這些心態,是可以不守規,滿足一己私利的傾向。想起以往西方人對我國的評價,也是如此。原來這些話現在看來都是諷刺,講反話。沒想到我角色調換,也有這種說辭。

  Google Earth有不同的比例尺,可依自己的需要而縮放。網路上的地圖,現在以1:1的比例呈現在我眼前,展現電子地圖無法顯示的風貌。出了工業區,綠草如茵的景觀驟然改變,回歸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法國曾經統治越南一世紀,越南繼承法國咖啡文化的風情,到處都有咖啡店,加以發揚光大,培育出自己的品牌,越南咖啡是享譽國際的。工作時間,有閒情逸緻喝咖啡,就有車速緩慢的交通工具。農業國家,路上偶有農機車在龜步行駛。

  天氣很熱,許多當地男性將胸前扭扣打開,以利散熱,如此並非性感的裝扮,也不是"禮儀之邦"應有的言行舉止。他們也不會把上衣紮進褲子裡,這些穿著,都不是辦公場所該出現的。

 

  thou3.jpg Peddler

 

  一路開車,放眼望去,映證所學有關商業型態,察覺小販林立。這點證明當國民平均所得低時,個體戶的小販是商業型態的大宗,因此也不會重環境清潔衛生。

 

  thou4.jpg Road side restaurant 

 

  路邊攤將椅子做餐桌,一碗湯麵,食客坐在路邊,四周都是骯髒的環境,有機的肥水在行人道上乾掉,留下黑黑的地面,當地人就在這樣惡劣的衛生條件,吃起早餐來了。或許我是太文明了,或許我是太有教養了,實在是看不慣這種場景。國家要富強,人民才懂榮辱和禮節。

  路邊常有男子"面壁思過",站在原地不動一會兒。這是因為公共廁所不多,運將又需要解決最基本的生理所需,就不顧是否會"出洋像"。

  當地人亂闖紅燈、亂吐痰、亂丟垃圾、爬矮牆,符合我性格中草莽兼自私自利的一面,只顧自己,沒有公德心。然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已經被教化成知書達禮的文化人,根深地固,無法被同化。無法有"全球視野在地化"。我會理解他們的行為模式,但不會學習當地人低賤的言行舉止。

  看到這些惡行惡狀都是男性所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久了會認為男女平等,女人應也不惶多讓,因此整體人民素質也應該沒好到哪裡。人民素質是資訊科技裡的"軟體",人種則是電子產業的"硬體",軟硬體結合起來的綜合體,就像是個"系統"。日日的"軟硬兼施",就不會想掏錢買"系統"。

  "吾少也賤,故多能卑事",從艱困的環境中成長,我也歷經過渾渾噩噩的成長歷程。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孩童時期,吾人也經歷過,印象猶新。小時候也曾沒有公德心,會污染環境、爬矮牆、隨心所欲等。越南的發展落後祖國數十年,祖國數十年前國民公德欠佳,現在看到人民如此不守法,頓時感到同理心,回憶起年幼時期的經驗,反而看久了用"理性作用"來安慰自己。

  我這個外國人要學壞很不容易,因為很在乎出洋相,不諳風俗民情,很怕出事,故行事保守。任何違規或有礙當地善良風俗者,一律不敢亂來。

  而且,身為文化華美的人士,受過美國良好的高等教育,已被制約成文明人士,以言行先進為個人特質,身為經理人,自然要成為他人表率,一種榮譽心從心底深深地激發出來,表現出言行就是不屑做出低賤的舉止,無法學當地人亂闖馬路、亂丟垃圾、打亦膊、路邊小尿,等等劣質的言行舉止。

 

  thou5.jpg Small-sized bus


看街景有感

  外派人員日常生活有人料理,我們越南外勞不用自行洗衣、煮飯菜、付水電費,手機可以盡情打,飲料可盡情地喝,日常開銷可大大節流,還可享有駐外津貼,好好開源。日子過得並不繁鎖。

  在潛移默化中,沉浸在這很有潛力的窮國,有鑑於許多地方欠缺基礎建設,人民公德心差,教育程度不高等等,這些都是越來越瞭解越南的點點滴滴。基於"推己及人"的作用原理,已內化成看不上越南女子,我眼睛只會平行向前看,或者往上看,而不會看上"越南新娘"。雖然自己身處異國,極需當地人的協助,若能是異性友人支持,會更符合"異性相吸"的原理,更能愛上這個國家。但總是著重在個人,更甚於著重在國家。面對許多有意高攀的未婚少女,我真是入寶山空手而還。

thou6.jpg  在越南若能與蟒蛇來蛇吻,就可悠然適應當地的風土人情,讓洋人仰視。

 

  如此下去,用高規格的眼光來看這國家社會,只會使自己不快,還真不是辦法。時間是一定程度的,心態可調整,快樂過是一天,不快樂也是過一天。為了讓自已過得舒服些,不妨換個角度,換個心態,改成欣賞這裡的優點,才會愛上越南,活得更自在。

  到異地要求生存,要求適應,就要愛上這裡的風土人文,認同整個國家社會,甚至個人。愛是極重要的元素,心中有愛,就會過得愉快。有愛心就會心甘情願貢獻,有愛心就會化難題為挑戰,化挑戰為己任,愛民族社會,愛工作,甚至男歡女愛。所以愛心不應窄化,要多元、多種、多重、多層次。換言之,要博愛為懷。

  憑心自問:我為什麼會喜歡越南?為什麼要落地生根?從小角色邁向中高階角色,言行從幼稚到複雜,學經歷從平淡到豐富,視野從原點到寬廣,心胸從狹隘到廣博,總是要步步高升,總是要國際化。國際化後總是要在地化,認同新的國家民族社會。繼來之,則安之。受高等教育的目的,通曉國際語言,就是要走向國際。一旦走向國際,又得當地化,第一步,先從語言開始。

  為求了解越南,不用原先優勢民族的觀點來審視這個國家,改用當地人的觀點來審視這個國家,這就得從頭開始。起始點,從越南華族的同事開始認識。

  華族為越南的少數民族,約九十餘萬人,佔八千多萬越南人的一小部分。許多公司的助理為華族,她們的祖先,有的是從清朝時期遷移至此,有的是在1949年解放前逃難到越南

  這就讓我想起我的祖先。籍貫上是填寫台灣某縣市,但我會南話,故推測應在數百年前,祖先由福建地區遷至台灣,政權的興衰嬗遞,歷經戰亂、動盪、民變、國土割讓、外來殖民、民主等不同的歲月,終於形成今日法定的國籍和籍貫。

  千百年來,如果祖先要為後世子孫的大環境負若干的責任,那這些越南華族的祖先是否有責?中國台灣的祖先,是否有若干道義要承擔大環境相較之下,優劣的責任?

  這些問題太過深奧,也非切身相關,於是就不了了之。

  而後第一步,從語言文化做起點。我的筆記本一頭寫滿行事曆,另一頭寫滿越南文。有機會找助理協助練一下越南文,或請她們看一下我的教材。我"為學越南語也,發奮向學,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常常與當地同事一同出差,非不得已,還要說話。但總是無法溝通,我無法要求司機或警衛說中文或英文,只好要求自己,說越南語。每天晚上,我都瘋狂學越南語,要求自己:"其學越南語也,發奮向學,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求生的意識與生俱來,每天晚上猛學越南文,博學強記,只會能日子混得更舒適。另一方面,也開始盤算下一步該如何走,為一己私利而精打細算。國際顧客一再地要求外包商要降低售價,我方只好一再降低成本,西方企業為了求生,必要時就裁員,把工作外包到亞洲低工資的國家,自己只掌握核心競爭能力,也就是品牌。

  西風東漸,先進國家的風潮,日後也會使開發中國家跟進。

台灣是製造業的輸出國,製造業提供大量勞工就業的機會,大量勞工為求低成本,就要把工作機會輸往工資低的國家。低成本的生活方式,符合我要發揮"精實管理"(lean management)的工作準則。只是,台幹的工資都很高,比起陸幹、越幹高出數倍,難保哪天不出人事意外。金融海嘯、美國次貨風暴、製造業外移、經濟不景氣等社會風潮,一而再再而三地震撼著勞工族群,個人只是大時代底下的小浮萍,哪天失業的風暴一來,個人被裁員,就要有能力可以馬上站起來。

  憂患意識與生俱來,無法抑制,來到工資低廉的越南,更凸顯這項意識。業主拓張版圖,徵調台幹長期駐外,假以時日,就要用人在地化,台幹就可能工作不保。 助理經驗豐富,在公司服務數年,告訴我:"以前做你這個位子的,都做不到兩個月。"

  "為什麼他們做一下子就跑了?"

  她們不太知道,或許知道也不宜多說,或許我不適用於前例。

  想想主管對我的態度,那種眼神、語調、表情、遣詞用字,要求假日無理地加班,要親自送貨給客戶,要在生產線一直用目視管理,要做品管,要多替別人代勞……許多不見得是份內的工作,卻要親身參與。若這些要求都要能做到,就要有三頭六臂。我大概知道日後不排除會有三長兩短。

  所以每天中午和晚上,我都在苦讀,不只苦讀越南文,還要苦讀日後創業用的學問,以備不時之需。

  

科技落後

  沿街的家電行,把映象管的厚重電視,拿到走廊上賣;要排檔的古早機車,卻是市場上主流的交通工具;電腦和網路不夠普及;市區的建築仍是低矮的透天戶為主;信用卡不好用……真是科技和經濟落後的農業國家。

  到處都是民宅,房價很高,胡志明市一戶別墅可上千萬台幣。高樓大廈很少,到處是低矮的房屋,土地資源不足,可惜外國人不能買賣房屋。

 

  thou7.jpg Brick

 

  路邊常看到成堆的空心磚頭,這是"精實管理"(lean management)嗎?空心磚頭不是承載力遠遜於實心磚頭嗎?這或許與建築高度有關吧。越南的建築都是低矮的建築,高樓大廈不多,應與磚頭的規格習習相關。

  除了建築技術層次不高以外,當地人家中不見得有電腦和網路。資訊化程度不高,資訊硬體產品的價格,與台灣相仿,但與台灣的收入相比,卻可差十倍。

  我打從心底配服越南人打勝戰,美國的武器訓練精良,竟然敗給越南,教我由衷地尊敬越南人。但是,當國際社會都在致力於經濟科技的發展之際,南北越卻大動干戈,消耗自己的國力,這又叫我看不上本地人。

  我總是認為現代不接觸網路科技的人,不應是活在知識經濟的時代。只是,不應該用工業化國家的觀點來觀察農業國家,但就是無法避免用個人觀點和主觀意識來觀察這個國家。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moyang 的頭像
    timoyang

    心理暨命理師 提摩揚(Timoyang) 的不落國(blog)

    timo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