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騎車

 

  從騎機車的社會人士,我回到學生時期的雙輪族。從家走到學校,約需半小時,若騎車上學,只要八分鐘。搭校車上學,等車加搭車,約需20分鐘。有了幾次經驗後,知道如何省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上下學。

  我之所以愛騎車上下學,除了省錢之外,還有健身的目的,外加省時,可隨時出發,騎進校園,方便停車,是所有的通勤上學方式當中,最便捷之道。是以後來有車代步之後,仍堅持騎車上下學。這種很清寒的通勤方式,有別於一般大眾,正是學生身份的認同行為。校園裡還有些學生上學用滑溜板到校,看來就像是青少年,也是學生身份認同的行為。

  剛開學時,腳踏車都停在操場邊,但後來發現車會被風吹日曬雨打,車鏈易生锈,加速折舊,因此看到別人停在走廊上,有效地避免風吹日曬雨打,我有樣學樣,就仿効他人的作法。

  有一次,我深夜準備騎車回家,發現停在操場旁的單車,車鎖鏈條被剪了一下,但沒剪斷,好在腳踏車沒被偷走,可見校園治安不見得甚佳。在心頭用英文罵了一下,回家以後,趕緊再買個新鎖,以對付小偷。從此以後,我的腳踏車盡量停在明亮處,暗暗的操場旁不適合停放,照亮的走廊的欄杆旁最為適合。車輛要謹慎使用,因為維修的店家不多,閒暇時間和金錢也不多,對交通工具也要愛惜使用。我喜愛單車停在走廊上的欄杆旁,因為可遮陽避雨,折舊情形減少許多。而且,夜晚還有燈光照亮,安全性更高。

  郊區的馬路上,車子不多,同方向的汽車都會讓路給腳踏車,司機都一律暫時違規,跨過雙黃線,通過單車後,再回歸正常的線道。剛開始上學時,都走大馬路,發現汽車為了我而做這麼大的犠牲,實在內心感到歉疚,於是改走公墓,一路上都沒有汽車來往。

 

nearby.jpg 橡木(Oakwood)墳場

 

  缺乏西方所忌諱的文化薰陶,我在綠油油的墓場感到自在奔放,毫無毛骨悚然的感覺。橡木(Oakwood)墳場是個緩坡,緩到單車都可換檔爬坡。年久失修的柏油路,有許多段是泥土路,夾雜著碎石子,車輪輾過,響起一陣飛沙走石的清音,激起塵土飛揚,塵沙的揚起又飄落,像是在越野競賽,就有運動的快感。墓碑是灰色的大理石製成的,偶有十字架造型的外觀,大樹不多,不會遮蔽視野,採光良好,也就沒有陰森森的感覺,沒有拱起的土堆,草地有人修剪,公墓的景觀是怡人的。行經此處,綠草如茵的丘陵墓地,適合先民長眠,點綴著灰色的墓碑,未嘗不是心神的舒坦與視野的享受,也適合後人路過。

  公墓不陰森恐怖,相反的,綠色的平野上許多灰白的墓碑,採光良好,亮度佳,單調的色彩自有其可觀之處。秋季,大自然為大地譜下一抹彩裝,楓葉轉紅,連公墓也不例外。冬季,墓園是一片純淨的雪白,所以一年四季都有看頭。

  公墓的盡頭是一座清真寺,每逢周末,就有許多中東的回教徒來作禮拜,公墓就停放一堆汽車,只留一條通道。

  每逢假日,我一定要騎車到處晃一下,看看有沒有二手用品大拍賣,或是熟悉周遭的環境。騎在街上,有時與迎面而來的慢跑者擦身而過,看他一眼,他會向我打招呼,說一聲:嗨!,我也回禮,感覺美國人是富而好禮的民族。

  騎車通勤的日子並非永遠平靜。有一回,腳踏車打不開鎖,我就播通求救電話請求協助,請找校警來開鎖。Excuse me, this is not an emergency.  My bicycle is locked, and I cannot unlock it.  Could you come to help?(對不起,這不是緊急電話。我的腳踏車鎖住了,無法打開,可以來幫忙嗎?)

  Sure, where are you?(好的,請問你在哪裡?)

  我大略講一下地點,不一會兒,穿制服的校警來了,我帶他看一看腳踏車,給他鑰匙開開看,一樣打不開。一旁的學生來來往往,由於校警制服特殊,好奇地往我這裡看看,又事不干己地繼續走。

  Let me call my supervisor for help.(我打電話給主管看看。)不一會兒,他的主管來了,一起來試試,仍舊無能為力,艾莫能助。兩名校警在一起,很多人向我這兒看一下,又繼續走他們的路。

  You had better cut it.(你最好剪斷吧。)校警百般嘗試後無奈地說。

  我看這樣嘗試下去不是辦法,總該有個了斷。鑰匙轉不了,鎖打不開,只好到學校的實習工廠,用學生證抵押,借鋼剪將鐵鍊剪斷。原來是鎖生锈了,轉不動,鐵鍊剪斷後才知道真因。

  第一年沒有汽車,買完一周所需的蔬果時,我就騎著腳踏車,後面背著一個小背包,一手提著購物袋,如此大包小包地騎回家。有時在途中看到有幾名行人,看起來像是一家人,手提著重重的購物袋,朝回家的路上走著,大多為黑人。這時候,我就會覺得比他們幸運,至少我還有車子可騎,不用頂著大太陽,用最原始的人力搬運。不過,或許他們也像我一樣,以人力搬運又自得其樂。

  每次買一個禮拜的菜,騎車回家,左手拎著一大包,背上背著背包,右手負責煞車,看到來來往往的車輛,可能車內還載著一個禮拜的菜,我不因此而自卑,相反的,倒是很逍遙地騎車,享受輕風拂面的喜悅。僅管我沿著馬路旁的白線而行,汽車還是會讓我,但這只讓我更慚愧,是因為我是肉包鐵,像個弱者,開著鐵包肉的司機才會讓我。但當我開車時,我也很自然讓路邊的腳踏車。

  雖自己不因騎車上下學而感到卑微,但在他人的眼光裡可不見得就是如此了。有一次,有個美籍台灣人,信基督教很謙誠,為人好客,邀一票學生去她家裡坐客。我就很自然地騎車去玩,依地圖的標識,一路翻小山越平嶺到她家。只有我騎車赴約,其他學生都開車,或有他人搭載。

  其中有一個常上教會的女學生,一來美國就和台灣的男友分手,另行和個台灣來的新歡同居,被大家,特別是新生在她背後指指點點,當成茶餘飯後的消遣。她因為與主人較熟,就很主動地介紹大家起來,說來說去,嘲諷我一下:哈!只有他沒有車。我忍住脾氣,不宜當眾反擊回去。

  事實上,學生貧窮不可恥,倒是馬上拋棄舊愛,馬上又和新歡同居而男友有車代步,嘲諷窮學生無車才可恥。

 

腳踏車車禍

 

  某個冬天的晚上,學校有著名的球賽,許多人都開車來共襄盛舉。校方要觀眾將汽車停在大型停車場,然後坐免費的接駁公車到巨蛋體育館觀賞。臨近公墓的通道用鐵鍊封起,車輛不得進入。

  晚上七點,天色已暗,公墓的光線很微弱,但仍約略可見道路。憑我對公墓瞭若指掌的記憶,一如往常地騎回去。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要進入墓園內,突然,我被鐵鍊拌倒了,撲的一聲,我的嘴巴啃地,牙齒斷裂,皮破流血,嘴角腫大。

  一輛汽車隨後也想進入墓園,但有車燈照射到鐵鍊,沒有衝撞進去。我血流入注,緊急向司機要衛生紙,她給我一包擦拭,隨後馬上離開。

  我先回家清洗,而後打電話給同學,同學正在與他人討論課業,馬上趕來載我就醫。我請他開車載我到到醫護室看診,醫護室人手不足,都下班了,只好轉到醫院看診,我詳細報時間和地點,醫生隨便講一講,就索價$90,沒有其他服務。事後看牙醫請求修補,付高額的醫療費,才恢復原型。

  事後,我覺得很不對勁,校方自行將公墓用鐵鍊圍起,不他人進入,以致我在黑夜中視線不明,撞上鐵鍊,造成流血傷害,應是校方的疏失,理應付損害賠償責任,於是想找律師尋問一下。

  與校方的律師約個時間,當面尋問一下,他說:I don’t do personal injuries.(我不做個人的意外事故。)學校的律師如是回答,我的心頭涼了半截。

  聊了約半小時,考量如果提出告訴,勢必花大把心力在這一樁案件上,會影響課業。結論是,不需要為這種事勞費心思告校方,那會勞民傷財,增加法律訴訟經驗,不符經濟效益,只好自認倒霉,自掏腰包,花錢消災。

 

雪地騎單車

 

  冬天下雪時,我照樣騎車上下學,車輪輾在鬆軟的雪地上,印下兩道深深的胎痕,就有路跡留在世上,心中就有踏實的感覺。只要積雪的深度在五公分之內,都可騎車上下學。積雪的馬路,立刻有鏟雪車將雪推到兩旁,所以積雪的馬路上還是很好騎。在回家的路上,我喜歡經過公墓回去,因為環境清幽,人煙稀少,交通狀況良好,常常只有我一人在使用,一線道的馬路似乎是為我而設。地下是未經人車踏過的雪地,一片潔白,純白無暇,車輪經過,印下條條的輪跡,是我的傑作。這裡是我曾經求學的路途,凡是做過的,必定留下痕跡,特別是輾過的痕跡。煩重的課業壓力下,除了課業報告,輪跡也是我能做出來的。如此苦中做樂的生活情趣,自得其樂,化痕跡為成就感,試問這種自得其樂的留美生涯有幾人。

  在靠近北國加拿大邊境的北方城市,緯度高,氣候寒冷,一年約有五個月的雪季,從十一月到次年的三月。大雪封天,鏟雪車孜孜不倦地執勤,將馬路上的雪鏟到路旁,以一般行車的速度,發出隆隆巨響。隆隆巨響,在我聽來,是一大生命的警告,因為我在路旁以人力行駛,萬一司機沒將鏟雪機收起,就會撞到我。是以每每遇到這種狀況,我都趕快把車往右用力一騎,跳上行人道,越過覆滿雪的草地,破雪而行,到人行道上繼續騎。

  雪能載車,亦能覆車。有些地方的雪融化成水,又結成冰,硬梆梆的一片。愛苦中作樂的我,有一回抱著嘗試的心理,故意在冰上緊急煞車,看有什麼狀況,結果突然失控,輪胎打滑,重心不穩,馬上身體向前撲,摔得四腳朝天,向前衝了一小段,從此再也不敢亂玩了。冰面其實還是可騎車,只是不要緊急煞車,耍特技,搞花樣,就一切安啦!

  下雪對亞熱帶地區的台灣人民來說,是很興奮的經驗,以往成長的經驗,只有在三千公尺以上的百岳才有。大約每年年底開始,此地就開始飄雪。先是白皚皚的雪花片片飄落,觸到地上,馬上消失不見,沒了身影。較熱的地表融化了雪,變為小小的水滴,漸漸地,雪越下越多,會吸熱的柏油路融化不了片片雪花,開始貼上一層薄薄的雪衣,雪衣逐漸增厚,鏟雪車就出動,在各個大街小巷巡迴穿梭,將路面的積雪鏟到路旁。車輛駛過片片雪花,重重的車身,透過輪胎將雪化為水,減緩了馬路滑溜的程度。如果雪水遇到極低的氣溫,就結為冰,馬路可能會成為溜冰場,車輪的抓地力不足,緊急煞車均無效,會隨著慣性定律,直線滑行,如數噸重的龐然大物向前衝撞出去,駕駛人眼睜睜地看著愛車失控,很容易出交通意外。

  冰天雪地,凍得手指無法打字,手指凍得紅紅的,來自加拿大的北風肆虐,雁去無痕,刺著未戴頭套的頭皮。這種天氣,倒是最適合我這種愛冒險的單車騎士翻山越嶺,運動也是對抗零度以下低溫的利器。在公墓、在小丘、在高爾夫球場、在公園,不畏大自然的我踩著踏板,高唱進行曲,依上坡山路的坡度傾斜而調整段數,騎著單車向前邁進。一線道的山路,仍有鏟雪車鏟過的遺跡,登山小徑有前人踏過的痕跡,積雪變薄不少,因此山路都很好騎,反正跟著前人的足跡準沒錯,整個雪季都可騎單車。

  戴上手套,套上頭套,只露出一張臉。冰冰的冷風吻著頭額,冰冷的空氣是最好的運動誘因,我因而崇尚逆流的風骨,悟出一翻人生的道理:求學之路一如上坡而騎,不進則退。學成一如下山而滑,先苦後樂。當年國父 孫中山先生年幼時,在鄉野看到魚群逆水上游,以保持跟得上趨勢潮流,此一故事成為小學時國語課本的一課,傳頌一時,為耳熟能詳的政治宣傳,至今仍歷久彌新。看魚哲學家從魚兒逆水上游而悟出一翻人生哲理,不同的是,我身體力行,沒有他人撞見,沒有名流千古。

 

snowrd.jpg 踏雪尋梅的冬

 

  行人走過的人行道,留下足跡,將路面的雪壓平,也順便把雪推向兩旁。我就沿著足跡,騎車到處走。整個冬季,只要是馬路,都可以到處騎。積雪通常不超過五公分,因此可以騎在雪地上。之前的汽車和鏟雪車會將馬路清出乾淨的柏油路,加惠其他車輛。

  其實雪溶解要好一陣子,多是會結為冰塊,要清除雪堆很辛苦,這裡的清潔工是多管齊下,用鏟雪車將雪堆置兩旁,以開出行人步道及車道,也有用人力剷除雪堆,並灑白色粒狀的融雪劑,以加速融雪。除了行人及車輛經過的雪跡看起來較髒外,其他地方的雪堆看起來很潔淨,堆在樹叢上的雪堆軟軟白白的,就像是冰淇淋,顏色鮮明對比很強烈。在陽光下的雪景更是閃閃動人,陽光照射在雪堆上顯得燦爛,看久了會很刺眼。

  第一年,我不想花大錢在汽車上,於是只買腳踏車,不論是踏雪尋梅的冬,或是攜大包小包的瞎拼,都一律騎腳踏車到處走。每個禮拜,不論課業壓力有多大,我都要騎車出外晃晃,散散心,如此自得其樂地過了一年。這種孤立不為人知的旅遊方式,正是拓荒者開墾蠻荒時的刺激與戲劇效果。留學期間,真是什麼苦都吃得下,連這種苦行僧的旅行方式都安之若素,自得其樂。想到這種玩法,就為自己的經歷陶醉一下。

 

等公車

 

  一小時約二班公車,班次不多,是以大眾仍開自用驕車為優先。有公車時刻表,都很準時抵達。

  長途巴士的大車站,或是學校的服務台,有免費的時刻表可取用。公車也很準時抵達各站牌,乘客只要在公車來前幾分鐘,到站牌候車即可,真是便民的服務。我們學生,只要亮出學生證,就可免費搭乘公車,真是一項特權。

  第一年沒有自用轎車,出遠門只好搭公車。每次要到本市的大車站,從我的住所到大車站的中途要轉車,坐上另一班公車後,往往要等數十分鐘,司機才發車,所有時間包括搭公車、等車、轉車,再走路到大車站,竟然要二小時。若是開自用轎車,從我的住所,向西開一小段市區道路,轉上高速公路,往北直行,通到大車站,只要二十分鐘。效率就是金錢。難怪有車人士都要自行開車。

  偶而幾次搭公車到大車站,都發現一個共通的現象:佔人口大多數比例的白人幾乎不搭公車;佔少部分比例的黑人幾乎坐滿公車,亞洲人或拉丁美洲人就更不用說了。

  造成公車乘客的種族比例與人口比例嚴重不均的現象,根據我的看法,主要是因為經濟因素。在美國,黑人的平均收入平均遠低於白人,養車要油錢、保險、維修、保養、汰舊換新等。許多黑人收入低,無自用轎車,只好搭公車。以我的住所為例,要花二小時才從家到大車站,中間還要轉站、走路、等車;而開車族不消二十分鐘,就快速從家到達大車站。時間就是金錢,如此一來,造成富者越富強,弱者越貧弱。

 

筆試

 

  騎單車的日子也該有開車交叉其中,才算是體驗美式生活,因此首要考駕照。其實在台灣己經有了國際駕照,可在美國開車,但還是要有美國的駕照,才最保險,且也可做為身分證。

  考駕照,第一關先要筆試,而後還要上課。筆試很簡單,只要看前人留下來的考古題,就可筆試通過,接下來就是上課。教員要在短短的時間,講解一本厚厚的交通規則,這些交通規則,以前都學過了,只是現在用英文再溫習一下。

  一間教室約莫二十餘人,學員幾乎都是高中生,剛滿考照的年齡,一副清純的模樣。上課的學員,以青少年居多,他們剛滿十八歲,就成群結隊地來上課,應該是同班同學。教室充滿年輕人特有的活潑,教練還尚未來上課,學員一直聊天,好像永遠有講不完的話題。偶有幾人年紀較大,可能與我一樣是新居民。每人就坐,拿一塊紙牌,用粗筆自行寫上自己的名字,擺在坐位的前方,以利教員點名問問題。

  教員來後,馬上上課,講得很快,劈哩吧啦一堆,顯示他經驗豐富。好在當年托福有考到一定的水準,可以聽懂教練霹靂啪啦的授課。他咬字清晰,一點也不像以前所學字正腔圓正常速度的英語,但我們都聽得懂,感謝之前的英文考試。上課方式採用雙向式的教學方法,鼓勵學員主動積極參予,盡所學所知表達自己的意見,一點都不填鴨。這種氣氛下,學員都表現得很積極,熱烈參予,學習就應該是這種態度。

  講起課來,我發現怎麼美國青少年這麼活潑,老是發表高見。教員隨便問一個問題,就一堆人舉手搶答,不管有理無理,不論說得通不通,就是非發表意見為快。教員絕不會高唱獨腳戲,而這種雙向式溝通的教學方式,正是過去教育所最欠缺的。這種參予式的學習,與過去青少年時期所受的教育截然不同,造就截然不同的人格特質,也形成一代學子的民族特質。

  看到美國高中學生每個都很愛發言,很愛表現,人人愛舉手搶答,不管對或錯,都要一吐為快,教員也一一給每人發言的機會。不同的教育制度,不同的學風,就會有不同的人格特質,一群人表現出類似的人格特質,就表現出民族性。我感受到美國人很熱情開放,講話頭頭是道,不管可信度是多少,就是要表現出來,完全不若我們性格保守含蓄的東方人。十年前的青少年時期,我們學生都很含蓄,知道答案也不會舉手發言,幾十個人一班,老師提問題,全班安靜無聲,學生低頭,希望不要被點到。隔個地理時空,美國青少年的人格特質就完全不同,人人求表現,要出風頭,這應該是教育體制的不同而塑造出不同的人格態度。

  上完課就考試。考題是事先向學姊借的,都是是非題或選擇題,背答案就可以上考場,非常簡單就可過關。其實考試時,我們也有偷看別人的答案,情況不嚴重,教員也不攔阻。繳交試巻時,人人依序排隊,等待教員改出來的考績,我們也會利用這段期間,互相對對答案,不分年紀身分,大家都互不認識,卻都有志一同,互助合作,為的是筆試及格,最後全數筆試通過。看來駕照筆試作弊還蠻普遍的,這似乎不該發生在注重人品的社會。

  考完後,還要到機動車部門(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 DMV)辦文件,DMV相當於台灣的監理所,專門辦理車輛的相關手續。到DMV附近,我不願停車還要繳一元的停車費,就停在DMV斜對面的銀行,再過馬路辦理手續。看看許多辦事的美國民眾,才猛然體認美國人的外形真是千百種,高矮胖瘦,男女老幼,黑黑白白,非黑非白,形形色色都有,不若在校園裡看到來來往往的學生,個個年輕,個個身材苗條,個個年輕就是美。

 

購車

 

car.jpg

  一個學期過去了,有少數新生加入,從春季班開始。學生會長帶新生及老鳥一行五人,一同到汽車代理商看車。到代理商的停車場時,出來一名亞洲人外貌的業務員,某個同學說,那個出來迎接的業務員是泰國人,於是我向他問候一下,兩手合十,行個禮,用泰語說:沙挖底咖!(你好!)

  他很訝異,也回了我一句:沙哇滴卡!。(你好!)同樣是雙手合十行禮。

  到了他的辦公室,聊了一下,問:What do you do?(你們做哪行?)

  We are just students, graduate students.(我們是學生,研究生。)

  How’s your life?(日子過得怎麼樣啊?)

  Busy!  Busy!  Always busy!(很忙碌,永遠忙不完。)他打聽我們的職業,看我們所需,幫我們出主意。

  我只是陪同來看車的,並不急著現在買,只表示現在只是隨意看看,且現貨的價位太高,超出我的預算,無意深入瞭解,但還是擙不過他的熱情,留下電話號碼。

  車商的品質通常較有保障,車齡短,里程數少,可選擇的種類多,汽車改頭換面過了,看來一如新車,服務週到,因此價格也一定較高。這裡的價位至少都要八千美元以上,車齡都在三年內。

  出了辦公室隨意參觀汽車賣場,放眼望去,數百輛還真不知如何選擇,每輛車前都標識價格,偶有汽球標榜俗又大碗的推薦車。後來,同學選定某輛車,業務員找塊車牌,掛在車後,跟我們一起去試車。當然,我們對車子都不熟,試不出什麼來。

  我們不選擇白色汽車,因為白色在雪地是保護色,在北地寒帶地區,一年有五個月是雪季,大地一片雪白,不易為其他車輛分辨。而且,白色易髒,外觀不易維持亮麗。

  兩週後,我收到一通來電,是那泰裔汽車銷售員的關懷電話。他說,僅管我沒打算購買汽車,但還是會幫我注意一下符合我所需的車種,若有什麼地方幫得上忙的話,煩請告知。掛上電話後,我真謝謝他的好意,不過高價位的二手車不是我所需的。從此他就不再打電話來了。

  與其住在地小人稠的國家,騎摩托車、坐捷運、公車到各處,還不如住在地大物博的地區,空氣清新,以車代步。人是很能適應環境的,原先認為生活機能完善,應是臨近有市場、公園、便利商店、學校、交通方便等等,各項設施近在咫尺,走路的範圍就可到。來到地大物博的美利堅,一切的看法都改變了,迅速地當地化,轉成以車代步、離學校近、治安良好、不住髒亂區、房租便宜等考量,學業是首選,其他都較次要。有了汽車,用不著住在市場、公園、商店附近,觀念瞬間轉換,多重思想並存,得以因地置宜。

  對留學生而言,買汽車最注重的三件事,是安全、便宜和低維修。留學生可能在數年學成後回國,也沒時間花在維修上,所以要考慮到轉賣的問題,因此要選擇符合這些條件的汽車。

  最好買日本車。同學這樣建議,於是我就朝這個方向採購。日本車品質好,低維修,不若美國車大台,空間寬敞,較耗油。

  由於對汽車的行情毫不知情,每周到附近的購物廣場買一周的所需,順便多花半元買一本賣二手車的廣告手冊。裡面的汽車款式琳瑯滿目,應有盡有,不論是日系的ToyotaNissanMitsubishi、韓國的Honda、歐美的雪鐵龍、Audi(奧迪)、BMWRolls Royce(勞斯萊斯)等, 任君挑選,全是代理商或車主自售,價位從千餘元到萬餘元不等,圖文並茂。94年賓士、紅色、自排、雙門、6500098BMW、銀色、自排、四門、23000哩、像新車一樣96Volvo、白色、25000哩、自排、錯過可惜、很少使用,每台車都有開價及車主的聯絡電話,從高品質高價位的車款,到低價位的舊車,都可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買了幾個禮拜的廣告手冊,看了數本的汽車廣告,心裡有一點底子,知道汽車依不同的廠牌、年份、里程數、規格等,有不同的價格。前前後後買了幾本,看了又看,時時翻閱,就知道二手汽車的市場行情。之前看的二手車車商,偶而會打電話來尋問,看看購車的意願如何,我知道車商都要賺一手,且賣得車都車齡不多,價格偏高,當然較有保障,不過,省吃儉用的心頭就不願意向車商買,寧可承擔些風險,直接向車主買。

  第二年,有學姊要回台灣,在公車站牌到處貼售車廣告,舉辦大拍賣,我大肆向她收購日用品,如鍋子、杯子、盤子、音響、文具用品,順便也看一下車子。我很好奇,想想時間也差不多是買車的時候了,又想起同學向我推薦:要買就買日系的汽車。於是就向她邀約,趁學姊要回國去大殺特殺價。她的日本汽車情況良好,試車一會兒,開上高速公路,也在市區繞一繞,緊急煞車一下,把生疏的開車技能溫息一下。最後試車滿意,相邀下回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這輛愛車,為四門銀灰色的日產汽車,四年的車齡,約四萬多哩的哩程處,價格從$7,400殺到$6,700。比來比去,還是日本車較好,品質佳,讚譽有嘉,車型小,重量輕,較省油。兩年後,花700元整修,便宜賣$5,700,多開了一萬哩(16,000公里)。

  學長說:買車前要買車險,買保險就用某人的名字做你的老婆,可以降低保險費。於是我牢記在心。

  為了買車險,叮嚀自己,要說我已婚,想起室友,就謊稱她是我的老婆,還好我們是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反正車險公司不會查所言是否屬實,窮則變,變則通

  車險商打電話來問一下我的基本資料,我都據實以答,又問到:Are you married?(你結婚了嗎?)

  Yes.  I’m married.(我結婚了。)

  What’s your wife’s name?(請問老婆的貴姓大名?)

  Lemin Chen.  L-I-M-I-N C-H-E-N.

  數天後,我收到一份保險通知單,上面記載著所有的保險相關事誼,包括較低的保費和配偶的姓名。車險的生效日和汽車所有權約在同時生效,立刻晉升為有車階級。

  大家都這麼自稱已婚,後生晚輩書生也照做,學長的告誡,學弟要聽從,人云亦云是常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我的住處前有一小塊草地,車庫永遠深鎖大門,不得使用,汽車只好停在車庫前的車道,位在松樹下。汽車會遭樹脂低下,黏在車蓋、擋風玻璃上。以後為防止黏黏的樹脂低落,我就買汽車罩蓋上。

  沒想到我能夠在沒有車就沒有腳的美國,過了一年,還到過許多地方遊玩。想一想,這才像清寒學生苦讀的生活,有讀到書也有玩到,是個真正的外國留學生,這種吃苦奮發向上的態度,還頗引以自豪。

  其實,我剛來第一年有預算買車,但為了省錢,就照原先的想法,等學長姊畢業,急於脫手,再來撿便宜,所以暫且忍耐一年。而且,有了車以後,也得花時間和金錢養車,這都是留學生最缺乏的。

  無論如何,還是得以車代步,否則真是寸步難行,也枉廢留美體驗生活的目的。有了汽車後,我還是保持騎車兜風的興趣,慢速才可享受美景。逐漸地,我較常開車,特別是長途旅遊和買菜,這證明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有了車以後,開始會遊山玩水,附近的綠湖(Green Lake)、普萊斯瀑布(Pratt’s Fall)、安大略湖(Lake Ontario)、尼加拉瓜大瀑布、教堂等,都有我的輪跡。有了四輪代步,無形中晉升為有車階級,頓時生活品質大為提升,花費也稍增加了些,也欠女車主。學生能有台車代步,彷彿是件奢侈的事,其實這在美國是很普通的一件事。回想當初能夠刻苦耐勞,以原始的人力,左踏右踏騎著腳踏車,在幅員遼闊的美國大陸到處遊山玩水,還真自我陶醉一翻,想到這裡,會自我感動一番,把這種安貧樂道的生活型態引以自豪。事實上,我也很愛運動,每天騎車上下學,活動肋骨,動手動腳,也不失為一種生活樂趣(joie de vivre)

  乾妹妹知道我買車,對我說:從此以後不會踩到狗大便。

  我回了一句:雪城沒有行人,所以不會有人踩到狗大便。

  車輛較少的道路口常有停止標誌(stop sign),遇到此標誌時,車子要完全的停下,而非只是減速而已,所以常會看到在交叉路口處,車子會停下來再繼續通行,如此可以減少交通事故。

  有一次將腳踏車置於車箱後,開車載回,回到家後,發現車後多處刮損,令我心痛不已,以後汽車後車箱就再也不載腳踏車了。

  回想以往騎車,在車輛稀疏的山路上,汽車都會讓我,司機都會開在路中央,跨過路中的雙黃線,經過我這個單車騎士以後,就回歸應有的車道。等我有汽車,在山路車輛稀疏,沒有迎面而來的汽車,看到同方向的腳踏車在邁力地騎,就像看到以前的我,而現在,也會與腳踏車保持距離,同樣有相同的駕駛習慣。

  美國地大物博,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開車往往要數小時,沒有車就沒有腳,所以幾乎人人一輛車。我也不例外。在這麼大的國土境內,車開來開去,看不到人騎機車,也很少見行人,所以說,在美國,沒有車就是沒有腳是千真萬確的。而過去的我,就是這樣沒有腳地過一年。有了車以後,寒暑假要出城玩,車子停在旋轉中心(Carousel Center),走路10分鐘到長途巴士站,準備搭乘長途巴士去玩。我就這樣玩過了芝加哥、波士頓、Cape Cod華盛頓、費城、大煙山國家公園的天然石橋(Natural Bridge)、南方的鄉村音樂、貓王普里斯萊的故鄉──田納西州等。

  即使是在一個城市,以四五十萬人的雪城為例,買個菜往往要開車上高速公路,這一處買完後又往下一處去,一處是大型超市,另一處是東方超市,又一處是電子專賣店。每一處購物站都有露天停車場,提供數十台甚至數百台汽車免費暫停。偶而一整個下午都在採買,這真是台灣的研究生沒有的生活經驗。

  學校宿舍在山坡上,停車場在山坡下,我租的小窩離停車場約有五分鐘的路程。冰天雪地時,不想開車上學,就只開到停車場,再改搭校車去學校。露天停車場佔地廣大,汽車就任其風吹日曬雨打,外加冰雪的洗刷。

  以前沒有車時,給同學載,到處遊玩,享受著汽車音響的音樂,馳騁在平坦的公路上,真是人生的一大樂事。我也要有台車!我暗自地想著。等到我有一台車,載同學、室友、朋友到處遊玩,享受著汽車音響的音樂,馳騁在平坦的公路上,發現也不過如此而已,沒什麼了不起。美國居民人人有車,人人買得起,就沒什麼值得自毫或羨慕的,說不定他們內心暗自地想著我也要有台車

  有車就會好好操車一翻。一回,不自覺地一直猛踩油門,其他汽車都紛紛落後,看一看時速,竟然到九十哩( 一百四十公里 ),還好沒有警察跟來,也都沒有被開罰單。自責一下後,以後都要守法開車。

  學校附近不易找到停車位,平日若開車上學,有時候我就停在公墓裡,沒有停車位的問題,走路十分鐘到校園。

 

違規停車

 

  社會需要警察,許多人也討厭警察。警察是人民的褓姆,但若成為他們執法的目標,尤其是在最容易讓人犯規的馬路上,一張罰單送上,保證讓荷包大失血,當場毀了財務預算。當警察已啟動警燈,千萬別加速逃逸,那只會加重罪行,而且警察馬上就可以召集鄰近的警車支援,更可能誇張到出動直昇機逮捕,所以不要以為躲得掉。

  有一次,為了到校處理事務,想著只要十分鐘左右就會回來,臨時駛進一處禁止進入的馬路暫停,因為大家都在此停車,有樣學樣。

  回來時,看到警車停在附近,車頂的燈光不停地閃爍著,非常醒目。穿制服的警察在汽車間穿梭,為每輛違規停車的汽車開罰單,我的也不例外。看一下罰單的時間,警察兩分鐘前才開的,那個可惡的人影還在不遠處,公平地為每輛車執行公務。我只好自認倒霉,摸摸鼻子就開走了。往好處想,還好沒有被拖吊,算是最輕的處罰。

  乖乖地到郵局繳交$25美元罰款,心頭暗自的不爽,卻也只能花錢消災,只怪自己不遵守交通規則。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moyang 的頭像
    timoyang

    心理暨命理師 提摩揚(Timoyang) 的不落國(blog)

    timo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