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

 

  搭機的前一天,透過電話聯絡,言明飛機班次和時間,以及身高和上衣顏色等特徵,以便藉時方便認出對方。

 

manhattan.jpg Manhattan without Twin Towers

 

  隔個地理時空,隔個文化藩離,隔個思想行為的鴻溝,在一個天氣炎熱的夏日夜晚,東風自大西洋拂來,楓葉綠意盎然,一架噴射客機降落在紐約甘乃迪國際機場,我的一生從此就永遠改變了。

  台北紐約,不是像電影回到未來用滑溜板和汽車穿梭時空,而是用噴射客機來到像是台北未來的社會,順遂心願。

  友人學生時代赴美深造,畢業後開家電腦公司,做華人的生意。我穿橘色的上衣,一下子就被認出來了。來接我的朋友,是姊夫的同學,他認出我的穿著,馬上前來問我姓名,確定接到機,於是就坐上他的貨車離去。我的精神很不好,在機上整天沒睡,吃了四餐,喝了些酒,喝到吐出昨夜飯。他開車到紐約市區,問我:你吃了沒?我幫你買便當。

  好啊!麻煩你。我因為吐出飯菜,所以可以再吃一餐。

  他說:我昨天貨車被人橇開,鎖被破壞了。

  那你不會很嘔呀?

  不會啦!習慣就好!原來紐約人要習慣治安不佳,歡迎來到紐約。他把車停在一處停車場,徑行去買便當給我吃。黑暗中我看著黑人在街上走動,他們看起來雄壯威武,感覺有點毛毛的,他們會不會橇開貨車啊?我不自禁地想著,習慣就好!他的話在我腦中重覆著,這是我的美國見面禮。

 

liberty.jpg 紐約自由女神像,象徵著美國。

 

  回到他家,這裡是他當年與12名留學生一同住在一起的小窩。我暫時窩在地下室,裡面只有一張床和書桌,一處最簡單的房間。吃完便當,洗個澡,馬上倒頭就睡。睡個大頭覺,隔天一覺醒來,不消一天的時間,就調整好時差,也隨之調整心態,感覺生龍活虎。

  他們家的女傭來上班,她來自中國,每天早上煮個早餐,幫忙帶一下小孩,一個早上就日薪40美金。朋友說:你可以搭稱做Path的火車到紐約市,很方便。

  我早上隨便吃一下早餐,就出發到紐約市,到處闖蕩遊玩。每天早上,友人的僕人來料理家務,工資每小時八元,每天五小時,足夠一個人一天的開支。

  有時候,友人忘了早上載我出門,我就獨自走到火車站,約花40分鐘。有時他們開車載我到車站,再到辦公室上班。雖然有公車代步,但不知好不好等,且一趟才不過幾分鐘就要花一美元,不見得划算。付一美元坐火車,約莫半小時,從紐澤西世貿中心,再轉搭地鐵到紐約市各地,如此才划算。

  每天傍晚,從紐約世貿大樓搭乘火車(PATH)紐澤西,再走40分鐘到柯尼(Kearny),回到朋友家,如此共一周。每天獨自逛街,沒有朋友做伴,晚上就不會想獨自一人逛夜店,就只好乖乖從紐約世貿中心花一美元坐火車回來,自行走路半個多小時,經過許多商店、公園和學校,快到友人的家時,看到一堆店名都是柯尼(Kearny),就很自然記住他家就住在柯尼這一帶,如此過了一個禮拜。

  渾樸的胸襟海洋般壯闊,美麗的憧憬海鷗般翱翔。這一切,全在美國。

  還未踏上這塊國土,就被嚮以美國流行曲,美國國際歌星的歌喉美妙,包含了文化影響力與國際魅力。踏上這片期待已久的國土,逐漸掀開美國夢的真像。

  從祖國到美國,只要一天的時間,與祖國的南北兩大城來往的時間一樣,所以美國應該很近吧。下了飛機,感覺上是一天的時差,然而台灣和美國,一個開發中國家和一個已開發國家,真正的時代相差十年,彷彿回到未來,距離不能算近。同一個時代在不同的地理區域,就有不同的文明水準,在此深刻的實踐到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美國,一次令人驚豔的邂逅。

  去過亞洲五個國家,去過歐洲八個國家,也去過澳洲,先進國或落後國都體驗過,在美洲的美國已不再使我感到文化震撼。儘管如此,走在美國的領土上,我的心像一座噴泉,在陽光下揚溢著七彩的水珠兒。身為開發中國家的人民,我懾服於美國的國力,早已將回國機票丟出機外。(事實上我沒買回國機票。)

  想當年15歲,國中三年級,飽受升學壓力之苦,每天從早上七點到校,待到晚上十點,每天三五個小考是家常便飯,最高紀錄為11個小考。考不好就挨打,低於90分者,少一分打一下。每天就在課本和挨皮鞭之苦中周旋。當時我就下了一個鐵誓,將來有一天我一定要脫離這個讀書環境。

  台灣長期以來的刻板教條式、填鴨式教育、升學壓力有增無減,當然,決不會選擇出國留學,就一切都能獲得決,其實,這才是另一堆問題的開始。無奈,兵役法規定役男不得出國。

  服役時,在令人髮指的環境下苟言殘喘,毫無基本人權可言。雖然沒有戰爭,但卻飽受生命的威脅,生命比畜生都不如,我更進一步下了一個毒誓,將來有一天我一定要脫離這個環境,我一定要叛離這個比惡虎更兇猛的苛政!現在,總算實踐了心頭的誓言。感謝美國!

 

勇闖天涯

 

  美國的正式名稱為美利堅合眾國(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由北美大陸的48個州,外加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所組成,世界面積排行第四大,幅員廣大,廣土眾民。因為面積遼闊之故,分為四個時區,從東岸到西岸,在同一日內相差三小時之多。數百年前,原是英國殖民地,在1776年獨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不管是在曙光乍現,晨兮微露的時刻,年紀輕輕,踽踽獨行於文化古城波士頓的上班族,或是風姿綽約,外形俏麗的紐約金髮碧眼美女,正忙著和西裝筆挺的外國商人簽訂合約,還是美國總統本人,在前往競選分部拜訪選民之後,又搭機飛往大衛營(David Camp) 展開和談--美國永遠是熠熠閃耀,一個令人議論紛紛的國家。

  回憶前輩先進的留美經驗,也回想美國影集所描繪的美式生活情節,形成對美國的認知。當然,美國並不像一堆統計數據、好萊塢電影,或是十大流行金曲所呈現的那麼簡單。美國當然比HBO所描寫的,或是教科書、旅遊手冊、留學指南所描繪的複雜許多。

  擅於干涉世局的美國,造成世人對這個霸權的反美或親美。不論時空相隔多麼遙遠,不論心態上是親美或是反美,美國總是一塊能牽動思緒和掀起內心波瀾的土地。這份感覺,病痛不能拘禁,戰爭不能摧毀,即使貧窮阻撓,也能克服。凡是仰賴美國的科技、高等教育、市場、國家安全等等,自然人民會有親美的傾向。踏上美國大陸,揭開陳腔濫調的真像。

  第一步,從紐約州做起始點。看山看水化為意氣風發。紐約州,有五大湖、冰河遺跡,又是農業大州;紐約市,有華爾街聯合國等震撼世界的中心,是超級強國的縮影。畢竟山靈水秀,產生地靈人傑。

  穿著T恤短褲,穿著涼鞋,帶個書包,裡面有飲水和旅遊叢書,頸部掛著指北針,一副學生的模樣,開始體驗美國。每天早上從紐澤西搭上火車,到世貿中心轉搭地鐵,到紐約市的各個角落勇闖天涯。上班尖峰時間出發,付了一元的車資,搭上班次密集的火車,車上只有我一人穿著清便涼快,其他乘客皆穿正式上班服。

  剛開始先從世貿中心為起點,此處為火車站,先將曼哈坦島南端的景點全逛過,逐漸往北部旅遊。

  出了車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曼哈坦島的摩天大樓叢林,拔地而起的現代化玻璃帷幕大樓,為現代的淘金客設下了戰場。從紐約人快速的步閥,講究效率,充滿競爭,是個永不睡眠的城市的生活形態,不難得知,紐約超人一個禮拜工作七天,剩下來的日子用來休息。

  根據紐約市政府的統計,美國前十大管理顧問公司的總部設在紐約,全美十大保險公司中,有五家以紐約為中心,全球十大證劵金融公司有六家在此,全美前五大會計顧問公司有三家以紐約為根據地,另外還有219家國際銀行在此設分行,位在華爾街的紐約證交所更是全世界最大的證交市場。

  曼哈坦是南北向狹長的島嶼地形,由哈德遜河、大西洋和人力所造成的。首先迎接你的是紐約大都會,在這個人文匯翠、群賢蓽集的大都會裡,映入眼簾的是高聳入雲霄的摩天大樓,資本主義的華爾街股市,紛亂的聯合國,以及象徵這泱泱大國的自由女神像。這些如豔冠群芳的景點,如詩般流暢地探索了心靈世界。

  紐約以驚奇的魅力、事件、夜生活、歡樂等,五花八門,令人頭暈目眩。其媚力無與倫比,比起世界其他城市,有更多的餐廳、博物館和景點。紐約永不安眠,有永不停息的活動和令人頭昏眼花的吸引魔力,享富盛名。大蘋果可滿足每個人的需要。

  人類文化和才智反映在本市無以倫比的博物館、劇院、餐廳和購物商場。從百老匯的五光十色,到野味十足的布朗克斯動物園,這個世界娛樂之都以無窮無盡的活動提供享宴。

 

nyc.jpg 紐約市

 

  一般人對紐約市的印象,幾乎就是曼哈坦的代名詞。這名詞是紐約原住民──印第安人曾經存在的痕跡。印第安語的曼哈坦,是被水花和浪潮環繞的小島。紐約市包括五個行政區,分別是:曼哈坦、布魯克林區、皇后區、史丹利島、布朗克斯區,其中以曼哈坦區最小,但確最有影響力。儘管它是紐約市5區中面積最小的,但內容最豐富,是紐約市的寵兒。欣賞百老匯歌舞劇,到蘇活區逛藝廊,或是時代廣場的除夕晚會,五光十色的夜生活……幾乎所有的活動都集中在曼哈坦,它充滿了刺激、挑戰,永遠那麼多元、變化、充滿創意。移民組合的背景,更使得紐約成為兼容並蓄的城市。我們不得不承認,紐約客確實最勇於試驗與嘗新。

  除了芝加哥香港曼哈坦也享有密集的摩天大樓,舉世聞名。其中以兩區為最,一是在商業金融區,高聳建築和狹窄的街道形成幽暗的峽谷;另一區是在曼哈坦中央地帶,摩天大樓競相比較高度與盛名。

  因地小人稠,房地產市場的辦公區的行情,始終有潛在的獲利。摩天大樓一幢幢拔地而起,鋼骨結構的工地永遠在市區興建,似乎未來對樓高沒有限制,就算是經濟蕭條時期,摩天大樓仍是賺錢的機器。最初摩天大樓只是垂直的龐然大物,佔地廣大,無視對鄰邊建築所造成的影響。後來主管當局顧及天空的權利,開始對建物的高度設限,因而形成今日的紐約建築。

 

time square.jpg  時代廣場

 

  紐約,許多人的夢想,是藝術之都、金融之都、流行之都、機會之都,甚至曾經一度是犯罪之都。上流社會與社會底層的集合,成就紐約獨特的魅力。幸運的是,1992年正是紐約大力整頓治安,經過積極改善,90年代後期躋身全球十大觀光城市之列。不論是在第五大道血拼聖地,感受時代廣場的驚豔與刺激,震撼全球金融界的華爾街長春藤盟校的年輕活力,從帝國大廈頂端眺望紐約市,體驗歷史脈動,或在自由女神像上許願,這一切都在紐約。

 

empire.jpg  帝國大廈

 

  紐約不像巴黎有個浪漫的別名花都,可引人無限遐想。相反地,他們自嘲大蘋果(The Big Apple)愚人村(Gotham),都顯示他們大而化之的作風。愚人村(Gotham)是引自英國傳說,嘲諷所謂新的約克(New York)不過是英國的殖民罷了。至於紐約市正式的別稱大蘋果(The Big Apple),據官方說法,是源自1920年代外地賽馬客對紐約賽馬場的暱稱。紐約,是許多人的夢想,是社會最上流與最底層的集合,成就紐約獨特的魅力。有位紐約市長說,紐約是宇宙的中心,到處逛紐約,會深深地認同這句話。紐約是一塊超級磁鐵,強力地吸金和吸人才,全世界都向紐約靠攏。

  四通八達的地鐵,通到曼哈坦的每個角落。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如潮水般湧入紐約市的各個觀光景點,紐約堪稱是世界的縮影,一點也不為過。紐約代表這個像磁鐵般吸聚注意力的國家,兀自矗立如不朽的標誌。近幾十年來,國力一直在成長,在三百六十行,各行各業仍具發展的潛力之下,行行出狀元,經濟實力構成國際競爭力,比起許多其他國家,擁有完善的制度、資源及人力等強大的利基,其未來發展必然樂觀。踏入美國,開始體會這個超級強國的真象。

  好萊塢的電影文化襲捲全球,全美流行歌曲進入商家的商品櫃,美式速食、NBA籃球、科技、美商企業、美式的生活習慣、價值觀念、政治制度、社會時尚、語言文化向全球擴散。這一切,可從紐約做切入點。

  從紐約切入另人驚豔的刺激,先從曼哈坦的南方引爆:中國城和東南方,充滿藝術氣息的蘇活區雀貝卡、格林威治東村。建築式樣就像是一冊活生生的現代設計。大都會博物館現代美術館,以及無數的小收藏,可讓人花數周瀏漣忘返。向北走,從平民化到上檔強片的舞蹈、戲劇、音樂,甚或夜總會懾人的場景,樣樣皆有。當然,只要有錢消費,永遠不愁沒地方花,資本主義下的消費中心的選擇機會,一直是無以倫比的。過了中央公園,向北走為哈林區,黑人的生活型態出了地鐵就可目睹,這一切可說是世界的縮影。

  出國旅遊是一冊生活小品,讀萬巻書,行萬里路。自繁雜生活提煉出一點一滴的處世智慧,由匆忙急促的節奏中揚起柔美的心情。

 

自由女神(Statue of Liberty)

 

statue.jpg  自由女神

 

 

  自由女神是法國工程師艾菲爾的傑作。我先到愛麗絲島(Ellis Island)的移民中心,參觀美國最享富盛名的自由女神像愛麗絲島是當初各國移民進入美國的首站,共有兩棟紅色建築,一是移民局,另一是檢疫所。

  在1886年,法蘭西共和國自由女神送給美國,象徵兩國的深刻友誼。據說法國雕塑家巴爾多帝是以自己的母親為模特兒,所以自由女神外形有母性的溫情,感覺相當堅毅而溫暖。她象徵通往自由的門戶,以慶祝紐約州數百萬移民追求美國政治的自由和民主。每年二百萬遊客來此觀光,大約排隊一個小時,在太陽底下曬得發熱,始得以進入一窺究竟。

  自由女神的底座是美國人設計的八角形堡壘,她其實不是神,而是自由最鮮明的具體化身。她手捧著美國獨立宣言,右手高舉自由的火焰,頭冠上的七道光芒則代表七大陸和七大洋。當年世界各地的移民都得先在自由女神旁的艾利斯島入海關,而她也是移民對紐約最難忘的第一印象。

  這麼高大的建物孤立在海上,矗立在紐約港,高度300英呎,承受了強大的海風,所以自由女神的結構帶點靭度,否則會因強風而折斷。在外型方面,自由女神是切分為300片銅片組合而成,因為長時間氧化的結果,目前看來是綠色顏色,自由女神的頭頂皇冠是讓人參觀的房間。而內在的骨架,並無和外殼緊密相連。兩層之間用了許多大鐵鉤銜接,風吹來時才能緩衝力道,因此遊客置身其中並不感覺搖晃。

  到基座的展覽館,觀看其歷史故事,才知道自由女神的來龍去脈,覺得她深具義意,否則,就像是一尊大佛,照張像就算是到此一遊。自由女神像矗立在紐約港口外,成為美國的象徵,是當年歐洲先民渡船來美國,最先看到的雕像。這證明若為自由故,美利堅是理想的國度。

  自由女神像一手高舉著火炬,毅立在紐約外港之外,靜默地散著光華,是膾炙人口的文化資產。而紐約外港的自由女神像視為移民的第一象徵:外國移民懾服於此地生活的舒適,往往將原祖國籍丟出機外。

  此尊女神像是將新移民的價值做意義重大的發抒,而觀看前人傑作時,彷彿與創作者那亙古不變的偉大心靈,進行豐實的交流,感動之情久久不能自己。

 

世貿中心

 

w t c.jpg  世貿中心

 

 

    世界貿易中心是於1977年建築完成的雙塔建築,共110層樓,佔地共16公畝,在107樓之處是高樓觀望台。坐地鐵至世貿中心World Trade Center)或是Corlandt Street站出來即是世貿中心的地下樓大廳,這個大廳非常大,是個大型的地下商店館(Mall),共約有七十多家的商店與餐廳,大廳並且是地鐵與通往紐澤西的火車(path)與渡輪(ferry)的通道,走出大門的大廣場前端是一個演唱台,常常會有免費的音樂會可在此欣賞,另一端是一個噴水池,中央是一個大型銅製的地球儀,旁邊種有許多可愛的花草,提供許多人在此休閒。

    世貿中心雙子大樓的南、北兩棟大樓,樓高1362呎,工程費用達七億五千萬美元,當時是世界最高的建築物。從建築物頂層可觀望距紐約市四十五哩週圍的景物,是世界最龐大的商業大樓。雙子大樓使用了二十萬噸鋼材和四十二萬五千噸混凝土,總共有九十九部高速升降機,九萬三千六百面窗子,全樓擁有五萬名工作人員,每天前往辦公和參觀的人數更達七萬人。建築物每層有四萬平方呎辦公空間,樓上均為辦公室,地下室為大型購物區。雙子大樓約有一百五十五家大公司,約佔整個下曼哈坦金融區公司數量的一成。其中佔用最大面積的是摩根史坦利投資銀行,佔用了五十四層樓面,其他大公司尚包括美國銀行、荷蘭銀行、藍十字保險公司紐約暨紐澤西州機場港口管理局等。台灣也有五家銀行,包括台銀、北銀、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在該中心設有辦事處。

 

wtctower.jpg  世貿中心

 

  一九九三年,在一次大規模恐怖份子汽車爆炸中,大樓的部份設備受損嚴重,六人喪生,並造成三億美元的損失。一九九五年,拉曼及其他九名回教好戰份子因涉及這起恐怖爆炸案,被以陰謀及爆炸罪判刑。一九九八年,爆炸案主謀者尤雪夫也以爆炸罪名被處終身另加上二百四十年監禁。2001911日,被回教恐怖份子劫機撞擊而倒塌。

 

華爾街

 

wallstreet.jpg  華爾街

 

 

  荷蘭人首先來到紐約此處,在安居之處的邊界建造木牆,保護自己,免於北部親英派的居民的騷擾,華爾街(Wall Street)因而得名。時至今日,使紐約氣勢排山倒海的,並不是源於北美印第安人的血淚,而要歸功於那些窮則變,變則通的先民,他們對商業利益忠貞不二的情操,才使得紐約得以蒸蒸日上,終於成長為富麗堂皇的都市,華爾街可做為金融的代表。

 

wallst.jpg  華爾街

 

  1920年代,紐約取代倫敦,成為全球金融之都;192910月,華爾街股市大崩盤,導致三零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但並沒有因此動搖紐約金融之都的地位。華爾街上班族幾乎人人自危,因為他們最常慘遭裁員,喪失工作機會,而當初1987年股市大崩盤,不知有多少華爾街上班族因此跳樓自殺。華爾街爾虞我詐,利慾薰心的一面,把人性唯利是圖的一面,發揮得淋漓盡致。許多電影著墨的題材,如華爾街第六感生死戀等,是其代表作。

  目前己有200多年歷史的紐約證交所,會透明化,把牆換成玻璃落地窗,路人不用進場也可看到股市交易的熱絡情況。華爾街的建築很高,街道則很窄小,陽光常被高樓擋住,人行道像是黯淡的幽谷。在這裡,追求財富一直都是真性的追求,而不是虛擬表象。那段淘金的過去,正符合人民向錢看齊的天性。

   華爾街裡的大樓的特色是建築物高且大廳很廣,三一教堂的對面是紐約銀行Bank of New York),於1930年所建,華爾街再走進去可以看到一尊美國國父華盛頓的銅像矗立在聯邦會堂國家紀念館Federal Hall National Memorial)門口,此建築是希臘式的建築,紐約過去在獨立戰爭後第六年成為美國第一個首都。美國第一屆的國會就是在1987聯邦會堂Federal Hall)召開,1789年時華盛頓聯邦會堂國家紀念館(Federal Hall National Memorial宣誓就職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但美國首府後來移至費城,以致於今日的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在國會遷址後22年,即1812年時聯邦會堂(Federal Hall被拆毀,被當廢料出售,現在所看到的建築物建於1842年,是當時的海關大樓1939年美國內政部部長宣佈將老海關大樓列為國家歷史聖地,1955年國會將其重新命名為聯邦會堂國家紀念館(Federal Hall National Memorial,以紀念先行者。此記念館可以免費參觀,或是坐在門口的階梯上看華爾街也是另一番情趣。

 

wall street.jpg  華爾街

 

  資本主義的種子最易生根的沃土,便是那些對生活不滿的奮鬥心靈。在這裡,金錢勝過其他人性追求的目標;在這裡,成功是用汽車、出國渡假,以及居住在高級住宅區來斷定。這是金錢高速運轉的天堂,在這裡,外籍學生把生活視為連續數年的投資計畫;在這裡,圖書館似乎永遠開著門,實驗室似乎從不關燈,Internet則是任何人不可或缺的。為了提升國家競爭力,上班族努力的工作,以滿足個人心中的慾望,使其他人能夠好好的玩。就這點來看,美國是一個非常刺激的國家。

 

海港

 

pier17.jpg  南街海港17號碼頭 (Pier 17)

 

 

  南街海港曾是紐約最繁忙的港口,來往船隻都是優雅的帆船。但自蒸汽船行駛後,水深較淺的海港逐漸被淘汰。直到1989年,南街海港17號碼頭的購物中心(Pier 17 Pavilion)開幕,3層樓面共有100家店面,吸引不少人潮。晚上在購物中心的樓板上欣賞夜景,就好像正搭乘著船隻,在波光粼粼中欣賞燈火妝點的布魯克林大橋,非常浪漫美妙。

  南街海港購物中心旁的1516號碼頭,有幾艘高桅帆船停泊在港邊,它們都乘風破浪遠渡重洋,現在己整裝為紀念館,讓人遙想當年遠颺的情景。雖然高桅帆船不再行駛,但南街海港仍有觀光遊輪Harbor Cruises,讓觀光客仍有機會出航。

  因為曼哈坦是被海水、河流環繞的島嶼,海岸線很長,腹地又廣,紐約市自然成為港都,經濟、工業都得以蓬勃發展,奠下紐約成為國際大都會的基礎。現在曼哈坦大多數的廠房、貨運港都向西移至紐澤西州,但紐約市的無煙囟工業,如經貿、藝術、文化、出版、傳播、流行時尚等行業,仍居於全球領導地位。

  此起彼落的摩天大樓,昂然訴說著美國的立國根基,還有大西洋的海浪,淘盡千古歷史人物。在海邊安靜一下沈思:紐約,許多現代化風潮的主流淵源於此。這個全美生活指數超高的城市,處處充滿著原始拓荒精神,展現出自我導向的社會風貌,並以崇尚享樂主義著稱。市區有壯觀的大橋橫跨哈德森河(Hudson River),河面上許多船隻來來往往,在摩天大樓的倒影裡穿梭,讓紐約成為摩天大樓發展的首屈一指之都以外,憑添幾許優雅的風華,又不失往日神采,勾起人們對她豐厚傳承的回憶。

 

中國城

 

  出了地鐵運河街(Canal Street)站,放眼望去,街上來來往往的一律是華人,看不到其他人種,彷彿回到自己的國家。走進市場,一如傳統市場,地下骯髒,溼答答,要喝叫賣聲不斷,行人皆為華人,不見其他膚色人民,當地居民不講英文。不見露天攤販,許多攤販擺在店內,等顧客來上門。華埠與美國社會隔絕,有自己的社會圏,尤如過著一國兩制的生活環境。

  第一次上中國餐館飽餐一頓時,不知美國付小費的文化,以致於吃飽飯,嘴巴一抹就走人,不知做了很無禮的舉動。第二次,到別家餐館,服務員告訴我:You cannot eat without paying tips.(你不能只吃飯不付小費。)我才瞭解當地的習俗。又一次華人待者,看我是外地人,說:You cannot just pay without giving tips.(你不應只付錢而不給小費。)但我第一次在餐廳吃晚餐因無知而不曉得要付小費。

  每次我只吃很普通的飯菜,大約五六元,吃完後就賞一美元小費。剛開始很不習慣,要多付一塊錢,久而久之,也就認為理所當然。當我是買方時,很排斥多付費;當我是賣方時,又希望他人多付費。如此立場相衝突的心情同時並存,只好依當地習俗決定之。

  地小人稠,人口密集,地價高昂,集中在這小小的彈丸之地,物價就昂貴。上館子吃飯還要加上稅金和小費,拿到帳單就要大失血一次。功利主義色彩濃厚的住宅區,向錢看齊的思想觀,觸目所及,皆可數落出一長串紐約的罪狀。不過,越是發達的社會,就是資本主義越盛行的地區,不足為奇。

  我嘗試享用其他民族的美食,像是墨西哥餐廳、義大利餐廳、法國餐廳等,但吃來吃去,還是自家的餐廳最滿意,不論是湘菜、川菜、粵菜、台菜等,只要是中華美食,都能接受,樂在其中。吃了幾天世界各國美食,最後還是乖乖地臣服自己的口胃,每天晚餐皆到華埠享受一頓豐盛的晚餐。若每餐只吃漢堡、熱狗、可口可樂、披薩、牛排等西式美食,我也受不了。幸而紐約曼哈坦人文匯粹,世界各地美食群聚一堂,人們可以到各家餐廳瞎拼(shopping),而不需購買(buying)

  問問自己:這裡是哪裡?走到每個區域,顧名思義,就知道是哪個民族的天下,如Little Italy小義大利)和China Town中國城),就分別屬於義大利和中國。當地民族建築特色與街景,也顯現民族風無疑。中國城有自己的報紙、電視台、電播電台、方言、官話等,任何華人在此都可以找到歸屬。不會英文的華人,可以在中國城生活得很自在,用不著關心華人圈以外的世界,不需打入主流的美國社會。

  你會想要以後住在China Town嗎?我自問。

  No! I won’t!?(不會!)我自答。短短的數天,我已經開始用英文自我對話了。

  中國城居民主要說廣東話,不是我的母語;中國城擁擠雜亂,污穢骯髒,不是我的家鄉;為數不詳的非法移民要爭口飯吃,等待總統當選,宣佈大赦,成為合法居民,或是用假結婚的方式迅速取得身分,無所不用其極。只拼價錢,不為顧客設立停車位,忽略品質與售後服務的銷售形態,這麼先進的紐約市,還停留在數十年前文明水準落後的商業形態。

  我來這裡就是期待加入主流社會,脫胎換骨,重新做人,迎頭趕上,提升自己的境界,而非固步自封,囿於繼有的體系,仍在自己的傳統文化世界打轉。

  什麼樣的民族,到美國就呈現什麼樣的風貌。華埠熱鬧滾滾,到處人擠人,地下骯髒,違規停車隨處可見,一如中國。招牌盡是中文,英文為輔,當地人操廣東話,英語少用。這裡是具有現代都會的活力,又散發著歲月蘊化成的恆久而孜孜不息的氣息。

  美國國際化的潮流襲捲全世界,台灣也無法倖免。然而不論民族主義之士有多麼不喜歡,無論本土化之聲高唱入雲,此一過程在國際化飛躍的時代是無法避免的。倒是國際化程度越深的人,來到美國越快適應新環境。譬如,美國車輛靠右走,與祖國的電器用相同的電壓,學的是美語,相似的交通號誌,等等,適應上不是很困難。如果無法快速適應,可以先到華埠,做為中繼站。

  逛遍中國城的大街小巷,感覺到開發中國家,總是依賴先進國家。兩國一比,優劣立顯,水準立現,自然會起新的認同。在祖國,美國就像是初邂之後,長久的相思;來到美利堅,美國又像是定情之後,長久的依慰。

 

小義大利

 

  小義大利在中國城以北,兩區緊緊相連,事實上,小義大利的街景與義大利雷同,且範圍逐漸縮小,越來越多招牌上是中文。每年9月第三個禮拜的義大利街坊節(Feast of San Gennaro),各式義大利美食與服飾,各式各樣的紀念品紛紛出籠,將街道妝點得五彩繽紛,也是形成紐約多元文化的主力。

  逛逛此區,吃了幾餐的義大利食品,發覺實在不習慣,對生冷的食品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只好乖乖投降,善待自己的口味,每天晚上不論遊到哪裡,一律搭地鐵回到中國城吃飯,不論是粵菜、湘菜、港式飲茶等,都適合我的口味,其他民族的料理,實在不敢成為主食。

  剛開始的第一天,實在不諳當地的習俗,沒有付小費。義大利餐廳的服務員說:You cannot eat without paying tips.(吃飯不能不付小費。)我事後才知道以前吃完嘴巴一抹就走人,是無禮的行為,或表示不滿服務員的服務,算是出洋像。以後我就每餐付一元小費,這些小費是服務員收入的一部分,不給會被視為無禮。

 

同性戀(Homosexual)

 

  Gay Community(同性戀社會)在紐約有其相當的代表性及勢力。一般說來,West Village(西村)Chelsea(雀而喜)是他們主要的聚集活動區。而每年六月底的Gay Parade(同性戀大遊行)己成為紐約市的新傳統之一,任何人皆可參加遊行的隊伍。遊行後,可到克里斯多福(Christopher)8th Avenue/18th Street附近走一遭,加入許多正在狂歡的同志人群中。

  彩虹旗是同性戀者的精神象徵,因此,某些特定的Gay Bar(同性戀酒吧),會在門前懸掛彩虹旗,表明對同性戀的支持。不過,即使一般人走進某家Gay Bar,並不代表會有同志來搭訕。圈內人只要看一眼,可分辨你的性向,判斷出你是大家庭的一分子,還是好奇的國外觀光客。

 

帝國大廈

 

  帝國大廈是紐約著名的地標,建於1931年,花兩年的時間構工,總共102層樓高,從地面到電視桅桿,共計1472呎,為世界知名的高樓。從高空鳥瞰大地,景觀比未受恐怖攻擊前而倒塌的世貿大樓還壯觀,因曼哈坦從四面八方延展開來。

  大廈地下一樓是由大理石建造的購物區,以匠心獨具的人力而完成的。欲到頂端,可排隊搭乘電梯,直達帝國大廈的最頂點,即電視桅桿的底座。該處是當年一項計畫,計畫中欲建造飛船的停靠港,但因當地貴賓差點被風吹走而放棄。

  以帝國大廈為背景的電影有:Independence Day, ID4, King Kong(大金剛), Kramer vs. Kramer(克拉瑪對克拉瑪)Sleepless in Seatle(西雅圖夜未眠)Love Affair(金玉盟)Super man II(超人II),以及When Harry Mets Sally(當哈利遇上莎莉)等。許多電影經典的場景都在帝國大廈,很少人不認識這棟裝飾派藝術(Art Deco)風格,造形特別的建築物。它由石灰石和花崗岩所造,建築外層由直長條的鎳合金支撐,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是最熱門受歡迎的建築之一。

  許多電影以紐約為背景,有幾部名片以帝國大廈為背景。如酷斯拉大金剛聯手摧毀帝國大廈,也有ID4的外星人把紐約夷為平地。西雅圖未眠Sleepless in Seatle)男主角的五歲兒子,以小愛神的姿態,以男主角之名,寫信請女主角在情人節的夜晚,到帝國大廈的頂樓碰面。

  帝國大廈1931年 五月一日 上午1115分開幕,五月是帝國大廈的周年慶,曾為世界最高的大樓達40年之久。帝國大廈是一座速成的大樓,102層樓的建築,不到兩年就完工,於1931年落成,大廈之名是根據紐約州的別稱帝國州Empire State)而來。帝國大廈的地基只有二樓高度,卻要撐起100多層的結構,必須格外穩固。因此這兩樓地基所用的鋼樑,足以鋪設從紐約市到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的雙向鐵軌。

  若要爬上帝國大廈,一共有1860級階梯,慢慢走要花半小時。而通常大家都利用快速電梯,買票付費,只要一分鐘就可以抵達80樓。帝國大廈的觀景台,在落日時分景色最美。若有特殊節日時,帝國大廈最頂端的30層樓還配合節慶製造燈光變化,是紐約的獨特風景。例如 七月四日 美國國慶日時有紅、白、藍三色燈光,聖誕節則為紅綠兩色。

  帝國大廈86層樓的瞭望台,可以鳥瞰整個紐約市。搭乘電梯從樓底到展望台,只不過一分鐘,非常快捷又輕鬆。頂樓有鐵絲網,防止觀眾凌空一躍。從頂樓往下眺望,汽車緩慢地在行進,所有的物體都是具體而微的。平行地往外看,空氣是污濁的,是空氣污染造成的,近處的摩天大樓蒙上一層淡淡的灰霧。

  這裡的靜電特別強。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把手伸出欄杆外,會有電光聚集在指間。若情侶在此親吻,嘴唇間亦可能因此發出愛的火花

  中城的摩天大樓到處林立,尤以中城東區最多,是個標準的叢林城市。摩天大樓大多建於1920年代,所以內部設計都以當時最流行的裝飾藝術(Art Deco)為主。除了帝國大廈之外,其中克萊斯勒大樓(Chrysler Building)無論外觀及內部都最具特色,它是全球第一棟將不鏽鋼建材運用在外觀的建築,大樓頂端酷似太陽光束的設計,是1930年一款克萊斯勒汽車冷卻器蓋子的造形。克萊斯勒大樓高達77層樓,在帝國大廈落成前一年,曾經是全世界獨占煞頭的建築。

  一票摩天大樓彷彿頂天而立。一旁的哈德森河,流盪著許多動人的故事,不斷地隨著河水四處傳頌。市政建設有不同的際遇,想必又是一段訴說不盡的滄桑史話。 

 

時代廣場

 

  導覽市容,就像看一座巨大的冰山,縱然露出頂尖,大部分的體積卻隱而不見,避開追根究底的好奇眼光。這塊大地極盡能事,悍衛著埋藏在內部深處的無窮寶藏。或許就是這種堅守寶藏陣容的頑強態度,才不斷地吸引著出生入死的探究人士,前仆後繼地來到這塊是非之地。

 

timesquare.jpg 時代廣場

 

  在百老匯42交會的時代廣場,號稱世界的十字路口,每年吸引3,000多萬名遊客前來一睹大蘋果的滋味,我也來共襄盛舉。這裡好像Las Vegas,街上滿是霓虹牆,再加上來往的人潮,這裡顯得相當熱鬧,在42 Street這邊有很多的戲院,可以在此觀賞百老匯的歌劇。這個金碧輝煌的大都會有最頂級的消費場所,往任何方向望去,到處是大型活動看版,霓虹燈耀動不停,大尺寸的瑩幕貼在大樓的外觀,無處不是視覺的享受與衝擊,奢華放縱的程度成為紐約觀光客的聖地麥加,這裡的確是千變萬化的宇宙之都。

  一枝一葉總觀情。看到時代廣場(Time Square)光輝燦爛的招牌,五花八門的霓虹燈,道瓊工業指數的高低震盪,內心感到悸動,震憾之餘,就會想到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King)說:"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以及前任李總統登輝先生說:我有一個夢。我不讓前人專美於前,還要補充:"I have an American dream."(我有個美國夢。)

 

timesquare1.jpg

時代廣場

 

  時代廣場百老匯劇場區的中心,位於百老匯大道上,41街到53街之間。時代廣場(Times Square的是根據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所命名,紐約時報大樓樓頂的一跟旗竿,再倒數計時的時候會放下一顆以代表有Big Apple之稱的紐約的大蘋果彩球,散發出彩帶。

  在196070年代,時代廣場被視為紐約市的毒瘤,是無藥可救的沒落區域,舉目所及盡是荒廢的店面與劇場。當時不但治安差,而且直到1960年代,還到處都是限制級的成人商店。

 

timesqr1.jpg 時代廣場

timesqr2.jpg 時代廣場

timesqr4.jpg 時代廣場

 

 

  相對於十年前,觀光客對時代廣場敬而遠之,現在的時代廣場為了回饋觀光客的熱情,設置一個相當別緻的遊客中心,門面豪華寬敞,是多功能的中心,除了平面資料可以免費索取,還有4至5台電腦供遊客上網搜尋旅遊資訊。

 

交通中心

 

  大中央車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雖然不是摩天大樓,但是文藝復興氣息濃厚的古典裝飾風格(Beaux Arts),極為廣闊的大廳,卻產生懾人的氣勢。中央車站是紐約交通的心臟,是紐約最大的陸上運輸中心,被稱為全國的大門。日後若要到紐約州其他大城,搭乘長途巴士,就得從此處出發。

   坐地鐵至第四十二街(42nd Street)的大中央站(Grand Central,出站即是中央車站的大廳,寬敞的大廳有著昏暗的燈光,整個車站呈現大理石的象牙白建築。中央車站建於1913年,佔地49公畝,每日有42萬六千人次使用,一樓中央大廳是有著閃爍星光的12宮星座的挑高圓頂天花板,這個星座圖是由法國藝術家Paul Helleu所繪製,共有2500顆星星,雖然置身於車站內,但感覺像在室外星空下。地下室則是美食街,每星期三的中午12:30pm在大廳,有我愛紐約觀光(I love NY Tourism的資訊服務窗口,可享免費的參觀行程。

  交通四通八達,密密麻麻的網狀高速公路就有數十條,向四周幅射出去,交通便捷自不可言喻。建築是高樓大廈,尤如都市叢林。市區數條地鐵,為紐約人提供便利的交通。

  地鐵通道地面骯髒,一大堆口香糖印,黑黑圓圓的,緊緊的附著在地上。在地鐵等車時,儘量往牆壁站,不要太靠近鐵軌,以免突然被人推下去。行人來來往往,走路快速。地鐵車箱內,就是眾生的寫照:有少數黑人橫躺在三張座椅上,穿著超大尺寸的衣服,很不雅的姿勢,不守國民禮儀。地鐵的乞丐幾乎是黑人,囚首垢面,渾身髒臭,服裝不整,拿著紙杯向每個乘客乞錢,也會有許多人賞個銅板。也只有黑人才會一個人佔三個位子,很多黑人穿著褲管特長的褲子,使得褲管尾端都是褶皺。褲子又寬又鬆,褲子分叉處在大腿中央,感覺好像褲子要掉落;有的白人女孩聽CD唱歌,高興起來隨口而唱,無視旁人的存在;中南美洲的街頭藝人,彈著吉他,自娛娛人,在每一車廂巡迴演出,一身中南美洲的傳統服飾,如大圓帽、披肩、長統皮靴,夾雜著地鐵巨大的噪音,希望乘客賞錢;也有的傳教士,向乘客傳播福音。若是有外星人造訪,外星人在地鐵車廂裡一定會露出錯愕的表情,因為周遭的紐約客似乎對他們視而不見,繼續打盹,戴上耳機聽音樂,做自己的事。見怪不怪的表現,充分顯示紐約無與倫比的包容力,面對每天迎面而來的意外,除了嘖嘖稱奇之外,漸漸地,融入紐約,愈來愈能感受到這個城市真實之處,進而真實感受到民族大融合的社會。這為紐約各民族縮影的傳統角色,作了最佳詮釋。

   紐約的地鐵錯棕複雜,不連接到鄰近人口稠密的紐澤西州。以曼哈坦為中心區域,向紐約市其他行政區域延伸,有些地鐵線是數站才停的快捷車(Express),每站皆停的是區間車(Local),並不是每一個站都會設置地圖,所以必須對於地鐵有所瞭解,才知道如何搭最適當,否則搭錯車在所難免。其實搭錯車只要再搭回來即可。

  曼哈坦是長狹型的島嶼,島內的地鐵往南行以downtown(下城)表示,往北行則以uptown(上城)表示,地鐵的票價包括一次搭乘,另有都會卡(Metro Card),包括有不限次數的週票、月票、含巴士的月票、一日券。紐約地鐵每天載運量350萬人,共有469個車站,地鐵站內顯得髒亂及黑暗,噪音非常大,沒有垂直升降的電梯,月台和列車間也沒有阻隔。尤於列車停靠地點不固定,因此地下無畫排隊用的隔線。搭地鐵的人顯示多國人種,拉丁美洲及黑人佔相當多數,偶爾會有人到車箱內唱歌、乞討及兜售小東西,每個人的反應都是頭也不抬的冷漠。我感受到紐約地鐵是群聚中下階層的場所,看不出來美國是一個富而好禮的國家。

 

洛克菲勒中心

 

  位於48街到51街,第五六大道間的洛克菲勒中心,由21棟大樓所組成,是美國的模範都市建築群洛克菲勒中心的廣場隨時都有活動:春天賞花,夏天在露天咖啡座喝咖啡,冬天在滑冰場上展現輕盈的冰上丰姿,看聖誕樹點燈儀式。它被稱為城中之城,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社區。它由21棟大樓組成,公共空間規劃非常完善,大樓環伺下的多功能廣場,巧妙化解大樓給人的壓迫感,為附近上班族和遊客創造一個休憩、放鬆的空間。

  洛克菲勒中心在著名的名店街第五大道上,這裡的店面都相當精緻,可連接每棟大樓的地下街更是乾淨明亮,其中最受歡迎的是地下咖啡廳,在此用餐可以把滑冰場的動靜盡收眼底,是處高尚優雅的紐約經驗。

  許多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公司都在洛克菲勒中心內,包括NBC、美聯社,以及多家大出版社等。有些人認為,洛克菲勒中心是資本主義的最佳示範,形象完全以重金打造而成。的確,洛克菲勒中心就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紐約留下最大的紀念碑

  198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極盛期,洛克菲勒中心被日本人收購,成為日本人的財產。廣場中間低於地面的區域,夏天是露天咖啡座,冬天則是滑冰場。每年12月初,廣場上會有一棵高達20 ~ 30公尺巨大的聖誕樹。洛克菲勒中心NBC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總部每天晨間新聞現場播報,刻意選在廣場西南角的大樓一樓,民眾可以透過透明玻璃觀看即時轉播。此外,NBC每天都有導覽,讓民眾參觀電視節目,新聞的製作現場。這裡許多角落以其叱吒風雲的過往而自豪。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moyang 的頭像
    timoyang

    心理暨命理師 提摩揚(Timoyang) 的不落國(blog)

    timo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