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國生涯決策--1

 

第一篇 在台灣

 

 生涯決策

 

  在這篇文章裡,不僅試圖勾畫出留美的決策過程,而且,更記錄一個台灣留學生不同的經歷和真實的感受,處身在大環境時代巨變下的生命歷程,希望能以此反映出文化環境和社會時空的急速轉變,對一個青年的深刻影響。同時,也寫下了一些個人主觀的感受,這些個人的感受本身就可以當成留美學生脫胎換骨的一個實例。

 

   站在山頂,遠眺山坡上的別墅,悟到,

 生命對這麼一個一窮二白的人是多麼微不足道

 。凝視著來來往往的轎車,心中勾劃著:有一

 天要以專業知識,買轎車洋房,加入上流社會

 ,不再過著庸俗的生命。這樣的夢想的確是老

 百姓所魂牽夢繫的,這也是許多年輕的生涯規

 畫人士所企求的。這個企畫案對許多國際化高

 學歷的追求者而言,的確實現了。

   這個真實的夢想始於英文的考試分數,它

 是留美的基本要件。申請到入學資格後,踏上

 國力最強大的國土,接著是一連串知識、語言

 、文化、人性的考驗,最後以工作告一段落。

 

 

  一個人從呱呱墜地開始,就命中註定要走完他的生命全程,不管是歡樂或是煩惱,不管歷程是長是短,也不管沿路有鮮花或荊棘,沒有人能走回頭路,重踏原來的腳印。因為時代的推移,原來的腳印已消失在歷史的洪流裡。消失在洪流裡的腳印,代表過去的行為是後期行為的基礎,而後期行為所預期的懂憬,會使人腸迴氣盪,朝思暮想。就在這裡,期待著未來的前景,是歡樂、是悲哀、是歌頌、是哭泣,一一湧上心頭。

 

回憶

 

  記得小時候,經濟狀況非常不良。全家五六人擠在一間小小的住家,毫無生活品質可言。母親為了照顧全家人的三餐,寧可買破損的蛋或不新鮮的蔬果來照顧全家人的飲食,只因為比較便宜。營養不佳的情況下,成長發育的孩童的身高和體重會明顯地低於正常值,容易受人欺負。

  每當物資匱乏,以及家長設法東挪西借,籌措資金而到處借貸的情況,我回想著他們的背影,實在有難以言喻的痛苦。但對大多數同時代的人而言,這是最典型不過的個案。且在有幾年期間是日時代,物資匱乏,民不聊生,幾乎人人都是過著類似的生活。

  父母在貧困的環境下成長,深知經濟匱乏的無奈,也深知要扭轉經濟劣勢,必需胝手胑足,膫起袖子,不眠不休,努力以赴。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缺乏資金和知識,風險最低的賺錢方式,就是努力工作。工作汗流得越多,錢也就賺得越多,改善家庭經濟也越多,才越對家貢獻越多。因此,在他們的心目中,讀書不是最重要的事情,知識無法產生足夠的效益,賺錢才是最重要的,對生活的改善才是最直接且立竿見影。父母對於當時時代趨勢的判斷錯誤,導至工作努力認真,卻平平庸庸的成長歷程,有著刻骨銘心的煎熬。這就是日本學者大前研一所謂的M型社會中的左側。

  不過,飽讀現代新知的讀書人,都深知,賺來的錢放在銀行生利息,利率遠比通貨膨脹率低,長久下來,收入會因時間的累積而貶值,購買力降低;時代的進步促使企業轉型為知識密集的企業型態,科技的進步使生產大量化、品質固定、自動化。雇主在生產力的壓力下,必得裁徹許多非技術性的勞工,改為科技自動化的先進模式,或是雇用年輕力壯廉價的外勞,或是產業外移至工資便宜的國家(如中國),以降低成本,增加生產力,力求維持利潤。汗流得越多,越是勞力密集的產業,來日產業升級後,非技術性的員工越有可能將來被解聘。這些都是社會的現實,年輕人不得不正視。

  研究顯示,許多子女的社會階層是父母社會階層的翻版。我要成為父母社會階層的翻版嗎?不!我絕對不要!數十年前上一輩許多受過日式教育,社會鼓勵興農。時代已經改變了,社會型態已從農業時代經過工業時代,而邁入資訊時代。過去汗珠下土,粒粒皆辛苦的經濟型態,短短數十年間,已飛躍式地演變成知識經濟的型態,連古老的農業也都要逐漸轉型為生命科學。所以不能以過去的觀點面對現代社會,自得其樂地活在當下,以因應未來的挑戰。如不能以未來的觀點因應未來的挑戰,至少要以現在的觀點迎接未來的衝擊。

  人生是虛幻的嗎?現在是太平盛世嗎?要不要有自滿的心態呢?

  這些疑問並沒有機會與父母真正的討論,因為凡夫俗子只會有凡夫俗子的想法與認知,受時代環境的教化就會受時代觀點的侷限,且年歲的增長往往促使思考態度日趨保守。父母對當時大局的判斷錯誤,用農業時代的觀點來看待今日的工商社會,以宗教的方式來詮釋人生,都不足以指導我人生的未來方向。所有帶變革性的意識型態都不受安於現狀者的歡迎,特別是求安定的老人家。然而,我們卻都知道,追求學業從未要求繼得利益者放棄其應有的權利。

  如果沒有經歷貧窮的成長歷程,沒有從艱困的歷練中磨出鬥志,也許我就只是一個普普通的少爺,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一個人的天賦,可能會被埋沒。

 

社會新鮮人

 

  從大學畢業後,在江湖上闖蕩數年,一無所成。微風帶走了浮雲,浮雲帶走了時光,時光帶走了歲月。歷經二十餘年的寒暑,身經求學、兵役、職場的洗鍊,人生道路日漸定型。每天過著上班族的生活,朝九晚六,感覺相當規律,生命歷程沒什麼漣漪,缺少回味。當年的大學同學也只有少數幾個交情好的有在聯絡,知道好友的最新狀況,人人逐漸脫胎換骨。而一大票的登山社校友,步出校園,紛紛事業有成,逐漸社會化,唯有對山的熱情,依舊唯持不變。

  許多登山社的校友臭味相投,畢了業仍不改其本性,沒家庭牽絆者,假日一同集體出遊,爬爬山、健健行,大家一見如故。不論是逍遙的郊山健走,或是重裝挑戰百岳,總是有不同的話題一路伴隨。科技背景的大夥兒聚在一起,就個自猛談自己近況、本公司每股盈餘、科學園區的未來發展情況、配股分紅等等。夥伴們往往具有工程碩士的學歷,聊起天來,話題竟然是配股分紅、股市未來走勢、每股盈餘的發展等等。咦?這許多商業知識不是我的專長嗎?這些商科的專業知識怎麼逐漸生疏?我怎麼對過去所學這麼地麻木?

  登山社的校友往往是新竹科學園區的工程師,在大公司服務,往往為國際知名大廠,底薪不差,比起其他產業較為高,且在二十世紀末,配股分紅多,靠股票就比本薪還高,往往為本薪的數倍。大家聚會聊天,每人信口捻來,無不精彩,好似人人都是股市的老手。走在高低起伏的山路上,邊走邊聊,人人開口閉口,就是投資消費、股票加權指數、購屋置產等等。真是談笑有股友,往來無窮儒,大家就事論市,就市論勢,就山勢論股勢,我聽在一旁,只能陪笑,插不上嘴,只能救世論是

  有位山友年紀輕輕,才不過三十初頭,就在新竹市買一棟二樓的公寓,全套家具家電一應俱全。他的家,甜蜜的家,是朋友聚會的好去處,唯一欠缺的就是女主人。誰是股票新貴,自不待言。有女伴的社友,也往往是一對郎才女貌,聊起天來言之有物,論之成理,也是受過良好的教育水準,具備國際化的經驗,果然是門當戶對、學歷相當、優質品味的一對佳偶,他們還更是郎財女貌

  許許多多的朋友齊聚一堂,自然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人人經驗分享,或互相切磋,或高手過招,比來比去,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再再都是激勵,耳濡目染,因而產生見賢思齊的心理,見己不賢而內自省。他們往往學歷是理工背景,至少大學畢業,享配股分紅,靠股票就比年薪還高,往往為薪資的數倍。打開話匝子,有聊不完的話題,欲罷不能,人人口若懸河,都是股市的老手。人人打開話閘子,就是每股盈餘,股票加權指數等等。誰是電子新貴,誰有股市豐富的實務經驗,自不待言。而我,空有商科學歷,無資金,無實務經驗,搭不上腔,只有陪笑的份。

  除了個人親身體驗,報章雜誌的報導,更加推波助瀾。例如二十世紀末葉,台灣股市有幾次大漲,股市加權指數最高漲到10,256點時,許多個股創下許多紀錄,如股王華碩在1997年,每股盈餘為22.4,漲到歷史上的最高峰890元;廣達在1999年股市高達8,710點時,每股盈餘為21.7,股價曾達到850元;威盛在2000年股市加權指數最高達10,393時,每股盈餘為11.3,股價最高約達630元;聯發科在2002年股市加權指數達6,484時,每股盈餘約為25,股價最高約達783元,高科技員工配股分紅年收入可達幾百幾千萬元,身價頓時暴漲千百倍……這些種種的事蹟,引導著還在校的莘莘學子嚮往成為潛在的電子新貴,邁向富強康樂的個人與家庭。

  又與現為會計師的同學聊天,他們皆具有商學碩士學歷,談到企業界聯合縱橫,互結策略聯盟,或是對付以往雷達上不曾出現的敵人,某家上市上櫃公司的利基產品,為公司立下汗馬功勞,取得市場立於不敗之優勢,等等行銷傳奇。唉!這不是我以前主攻財務的領域嗎?這不是我以前主攻行銷的領域嗎?但我卻只能陪笑或目瞪口呆。想想自己的發展,與之相比,實在有著一份不堪回首的心理煎熬。當年同窗苦讀,而後各奔前程,短短數年,彼此的距離越來越大,再這樣下去,後果不難想像。

  學生時代不懂得現實社會的心態,絕不得再歷史重演,越來越社會化後,不得不向社會風氣妥協,逐漸認同社會價值。社會人士講究經濟基礎,講究社會地位,講究人際關係,其中經濟地位所佔的比重最大。

  經濟因素不僅是關係一國的國際地位,對於企業、家庭,乃至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要因。保守估計,一戶房子五百萬,娶妻生子要五十萬,買輛車要三十萬,再再都需要錢,而這種錢省不得。人生要有所做為,就要有資源,像是人脈、資訊、時間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經濟。金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金錢卻萬萬不能。

     時代的演進,國家的經濟實力取決於知識經濟,個人也是如此,也就是要有專業知識,才能將知識轉化為經濟,再從經濟若干轉變為資源(如人脈、資訊、權力),也就是知識就是力量

  許許多多的朋友齊聚一堂,自然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人人比來比去,產生見賢思齊的心理,人人都是精彩的個案。報章雜誌的報導,更加重此種心態,電子新貴人才輩出,奇人軼事相繼不絕,有傳奇故事的朋友都是模仿的對象。

  理工科背景的電子新貴人才輩出,商場專業經理人的個人經驗談,以及周遭的朋友往往是典範。在這種情境的相乘相加之下,人比人,就會仿効,尋求他人的致勝之道,見不賢而內自省思索。不落人後的動機,不滿現狀的鬥志,便從深深鑄在心底所激發出來。

  自我反省,感到有志卻無法伸張,在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際,安靜地坐著思索:二十年華就這樣為五斗米折腰,經驗已在臉上刻下痕跡。想到青春已在柴米油鹽中一點一滴的剝損殆盡,繼續想想,即將達而立之年,再這樣下去,不是充滿理想抱負的年輕人應有的志節。難道我就這樣過一生嗎?我的潛能就只能這麼有限的發揮嗎?我捫心自問。

  不!絕對不可渾渾噩噩過此生!絕對不可慢慢的進步!一定要大刀闊斧的革命!內心彷彿有一股動力鞭策自己。當年學生時代理想性高的夢想又喚起了,喚醒心底的巨人,不該安於卑微,靈魂要隨著時代的進展而革新或革命。但是,要怎麼做呢?

 

學歷

 

  想要扭轉受辱和低聲下氣的中下階層的生活,長遠之計,就是要受良好的高等教育。換而言之,沒有家世背景的普通人,想要翻身,唯有努力向學,且要向顯學,也就是熱門科系。學問的增進,必須使高級專門學識與技術密切合作,並使各門知識作跨領域的應用,發揮相輔相成的功效,培養創新的能力,進而提高生活水準。更進一步,還要下最佳決策,選擇最優秀的教育環境,才能培育出優秀的人才。

  最有系統、有組織、為眾人所公認的學習方式為學歷,其次為證照。學歷不僅要步步高升,從中學、大學、研究所,且要職場熱門的系所,名校更佳,未來的就業才有保障,將來若要轉職、跳槽、被挖角、加薪,甚至創業,都比較有選擇的機會。

  行為科學有一項定律:行為個體受到環境的制約思考始於願望,分析始於目的,此目的是希望在強大的國力下,將來有所作為。欲分析目的,先分析總體環境,次為個體環境。也說是說,先從國家環境開始分析,再分析總體環境,次為產業環境,再次為企業環境,最後為個人環境。亦即從大環境下手,再逐次聚焦到小環境,另外考慮本身的強勢、弱勢、機會和威脅(SWOT, 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and threat)

  繼然行為個體受到大環境的制約,應力求大刀闊斧的革新。出國留學,多麼有吸引力的構想!對於一介布衣而言,這應是最佳的人生規劃。要去哪國留學呢?

  第一步,最大的環境,應先從國家環境做為切入點,其餘再行深入分析。放眼世界,美國是最具競爭優勢及潛力的國家之一,所以選擇美國,是最明智的策略。美國是經濟大國,具有全球最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潛力。美國人口只佔全球的5%,但產值佔全球的43%,科技產品為40%,研究和發展是50%。美國的經濟產值為全球第一,是排在它之後的日本、德國、英國三個國家的總和。國家也要像個人一樣,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美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美國經濟對亞洲、歐洲,以至全球經濟都有直接的重大影響,因而被稱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美國經濟,對所有看重發展經濟、嚮往發財致富的人,都是聖地麥加。因此,任何人跳入這個大染缸,只要肯學習,融入社會,多多少少能感染世界強國的風範。

  其他附帶的優勢,像是擁有雙重國籍,更優越的生活環境,多元的民族丰采,或是人性最基層的性吸引力,即一親金髮碧眼美女的芳澤,都更加強赴美的信念。

      此外,小時候,兄長常在台北市補習班林立的南陽街,順手去留學補習班拿留學資訊,堆在家裡,成堆成冊。我偶而閒來無事,隨便翻閱。瀏灠教育部和補習班的學訊,長期耳濡目染的結果,內心也就有一股雄心大志,高遠的理想,蓄勢待發。教育部留學機關所發行的刊物潛移默化,南陽街留學補習班的報刊的春風化雨,經年累月,深深地與我溶為一體,鑄在心底,像一粒種子一樣,蓄勢待發。

     當危機意識抬頭,想到今日我的處境迴異,心情不能輕鬆,必須堅定信念,奮發圖強,才會有所做為,如此才能自我實踐,無愧此生。在此考量之下,必得選擇最佳的生涯規劃。用未來的觀點,面對今日的世界,以避免過去的錯誤。當年一路過關斬將,從聯考的層層關卡一路平步青雲,由小鄉鎮邁向大都會,如今欲窮千里目,就應更上一層樓,要站就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培養更廣大的視野,更恢宏的氣度,更國際化的觀點。職是之故,就應出國留學,來場震撼教育,投資自己的腦袋,激發潛能,才是長遠之計。其用意是想使自己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落後,刺激急起直追的鬥志。

  遙想我國的精英份子,往往做出國留學的生涯規劃,不妨也效法前輩,不讓古人專美於前。生命縱然殘酷,卻也充滿美麗。傳播媒體的影響,西方社會種種文明的事蹟一一浮現。有識之士自然要迎頭趕上,並力求超越前人,長江後浪推前浪,成為專業領域的翹楚。想起以前的歷史,諸如明治惟新師夷之長技以治夷大化革新等,派遣年幼學童遠赴他鄉留洋取經,而今我也要親臨一腳,效法前人邁向成功的絲路

  自從前輩百年前首開赴洋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之後,留學史就一切永遠改變了。未來,我也只不過是每年出國留學兩萬多名莘莘學子中的一員,效法前人的成功之道,踏上成功的絲路

  前車之鑑,是邁向成功之路的藍圖。踏向成功的絲路,決策人士便有無限的野心,付諸實際的行動。其中的擔保憑據,便是前人成功地開疆僻土的經驗,遵循這個經驗法則就不易出差錯。看過許多的留學資訊,遙想留學之路的種種,心中充滿了美麗幻想。以前在幼小的心靈曾夢想留學是:雖不能至,然心嚮往,隨著年歲的增長及家庭的經濟好轉,這種想法不再是夢想,逐漸成為計畫。

  有鑑於此,內心一直驅動自己,朝思暮想,不論是坐車、吃飯、睡覺,或工作,無時無刻都有此念頭,有如臥薪嘗膽,夙夜匪懈,極力推動留學計畫。對自己將來的利益,有忠貞不二的情節。內心的感受從原先波瀾壯濶的豪情,變為具體力行的行動,坐而言,也要起而行,化為實際行動,展現高度的執行效率。最後竟成寧要核子,不要褲子的心理。

  其他的生涯規劃,諸如去中國發展,那裡有十餘億人口的市場,全世界的企業家一致看好的開發中國家如何呢?男兒志在四方,大丈夫能屈能伸,開疆拓土,立功異域,等等。不過,仔細想一想,人往高處爬,且中國不是最具國際競爭優勢的國家,台灣的假想敵就是中國,中國視台灣為叛亂團體。

  何況,十餘年來都在學英文,不是簡體中文。我們學的英文為美式英文,英語為全世界共通的語言,英語為商業及國際貿易用語,此為經濟命脈。其次,英語也是現代科技的主要用語,對追求最新科技不遺餘力的國家而言,是不可缺少的能力。英語成為主要工作語言,當然也要對母語保存予以重視。由於英語沒有偏袒任何一個族群,並對成為國際科技中心、地區金融中心等角色提供相當大的助力,因此漸漸成為台灣強勢的工作語言。

  美國的國際霸主地位享譽全球。眼看好萊塢拍的電影,耳聽美國流行歌曲,矽谷的科技人才輩出,更加深了我對泱泱大國美利堅的嚮往。不讓古人專美於前........彼可取而代之,我嶄釘截鐵的立誓!因此,目的地為美國就毫不猶豫定案了。在這種情境的激勵鼓舞之下,留美學熱門科系的動機,便從深深鑄在心底所激發出來。

  知識是文明的提升所必要的層面,學歷的提升是公眾所承認的人生歷程,我已經超脫了對金錢和權力的欲望,追求更高層次的價值去了。

  面對全球化的加劇,台灣人應抱持強烈的危機意識。教育的國際化腳步太慢,教改成效不彰,老百姓眼睜睜看著台灣進步趨緩也無能為力。為彌補我國自然資源不足,惟有科技的領先,才能確保個人與國家的經濟上的發展。

  個人認為留學的計畫和想法要推動個人事業和財富繼續向前,其實完全沒有考慮到社會責任。這計畫是無論過去大學所學,要走出新的方向,在新的世紀國際化之後,全球化經濟興起的時刻。再者,出身貧寒的背景,是為家人著想的人,無論日後變得多有能力,無論將來發生什麼事情,即使沒有贊助我,也認為我是真的在為自己打拼,為家人著想,今日您為我,明日我為您,我也有著同樣的想法。

  我深深覺得受惠於家人、師長以及朋友。有些工商或政治上或其他領域稍有成就的人,認為都是自己的功勞,說自己很了不起,事實是,假如沒有其他人的幫助,我們根本無法做許多事情,這一點頗能獲得所有人的認同。

 

主修

 

  若要赴美深造,要主修什麼呢?個人從中小學至大學,學習從一般科目邁向專業學科,科技逐漸發展為自己最具職場發展競爭優勢之所在,同時資訊科技也發展為我國最具國際競爭優勢之產業,以農立國已轉為以科技為立國的根本。在個人職場優勢與國際競爭優勢產業的互相歡喜結合,產生無窮的願景,驅使自己奮發向上的鬥志。

  除了要有工作以外,還要投入明星產業,最好能致力於關鍵性的部門,做核心性質的工作,才會是企業組織的VIP

  台灣經濟命脈與國際經濟分工的主要模式,是專業代工製造(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OEM)、專業代工設計製造(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ODM)兩種。這種代工模式使台灣充分發揮了生產製造的潛能,克服了國內市場狹窄的局限。

  從大環境來看,隨著投資環境的改變,人工、土地、廠房、原油、原物料、設備等各項生產成本大幅提高。面對新興工業化國家或地區的低成本競爭優勢,後進者享有先進者直接移植成功經驗的優勢,台商無法再採取以往低成本生產導向及低價位的競爭策略,製造中等品質的產品,爭取國際市場的訂單,擴大市場佔有率,取得市場利基。製造業已移往人工便宜的國家發展,製造起家的日子業已一去不返,製造業的微利時代來臨,應轉向落後國家發展,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史跡。在尋求新創新技術、新策略性產業擴張方面,缺乏豐富的天然資源的台灣,唯有提升人力素質,使投資環境優良,使投資在本國落地生根,往綠色矽島方向努力,提高附加價值。

  過去,八零年代至九零年代間,台灣的資訊科技產業在國家的全力培植引領下,科技掛帥的產業政策,大環境邁向知識經濟產業,以製造代工造就了科學園區十餘萬從業人員及上兆元產值,包括排名世界第一的晶圓代工,以及深具基礎的光電、網路、資訊、通訊等產業,這是台灣產業成功的轉型。

  台灣的製造中心地位,已逐漸在轉型提升為研發設計與全球運籌中心。如今,台商全球佈局能妥善規劃,可運用資金、管理及技術,並以中國的廉價勞力與廣大的市場,做大幅度的擴增,增加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邁向小而美的經濟體。時序的演進,隨著中國和印度等大型市場的崛起,全球化的興起,已進入了一個新的經濟版圖,它時時刻刻在變化,出現全球經濟結構重組和遷移的局面。而經濟位移將使得原有的國際關係重整,國際影響力產生巨大的變化。過去的經濟影響力也隨之調整,不僅台灣的企業須密切注意全球化經濟版塊的重心移轉,並掌握新技術與市場趨勢;而且政府也需謀求自我的重新定位,提供相對應之產業投資及競爭環境,以利外資和本土企業前來投資,方能在新一波全球經濟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如此,可持續成為台灣經濟發展之動力,以科技升級為知識經濟的主力,不只是科技掛帥,更是智慧財產掛帥。

  由於製造產業不斷外移,若欲真正成為以創新研發及服務為主之亞太營運中心,則應更專注於優勢的領域,並積極尋找在現有高科技基礎上持續產生群聚效應。未來台灣產業將由勞力密集如生產、組裝、製造提昇成為以知識密集如研發、行銷與服務為導向。出國留學,攻讀理工科,應往研發的方向,也是高科技業的最關鍵部門。

  以前玩電腦時,全心投入設計程式,玩得很有心得。先一頭栽下去,後來著了迷,上課、吃飯、作夢、如廁都在想,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境界,欲罷不能。如果興趣可以成為職業,朝向有市場價值的方向發展,變成獲利的來源,配合國家策略性重點發展產業,更可發揮如虎添翼的力量。苦學下去,融會貫通,運用智慧財產,發揮出來,自然蘊含黃金屋。

 

生涯規畫

 

  踏入社會後,暫時忘卻求學時的打拚賣命精神,下了班之後就散散漫漫,不求上進。缺乏有效管理的生涯規畫,沒有完善的人生目標及長期展望。時代已進步到全球國際化企業,但未能奉行終生學習的態度,零星的學習行為有雜亂的跡象,只略知皮毛,成不了氣候,無法成為專業人士。而快速進步的社會,未來產業升級後,個人將面臨重大的社會變遷以及迅速發展的壓力,若未能因應未來的挑戰,恐怕會有遭受淘汰的虞慮。為配合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迎接新情勢的挑戰,急需進行前瞻性的整體規劃,並透過新訂人生計畫以及有效可行的人力資源開發方式,促進個人人力資源的整合,以提供自我及企業之需,並創造兼具財富及品味的優質生活環境,將此潛能精心發揮做事業有成。

  在國內,一方面產業出走、人力需求減少,藍白領工作皆可外包,一方面大學擴張,大學畢業生過度供給,雙面夾殺只有大學文憑的就業機會。近年大學擴張,大專以上學歷的學生,十年間從700,000人成長到近1,300,000,其中碩士生的成長率接近300%、博士生則成長超過150%,造成學歷泡沫化,大學學歷已不具競爭優勢,無法增進新世代的就業競爭力。

  人生之需,若在缺乏目標導向的規劃下,難以彰顯個人特色,而成為制式、渾渾噩噩的歷程,更遑論具吸引力的優質人生。若雖有國立大學學歷的競爭力,卻缺乏培養高等人力素質與優質的人生舞台,置身在研究所學歷的天下,無法凸顯職場競爭優勢,仍是個人甚至家庭轉型亟待突破的課題。

  日本人在高度競爭下,對人力素質有三高的標準,即高收入高教育水準高身材,這三高也是擇偶的標準之一。我個人身材不算矮,有標準以上。曾在國立大學的第一志願求學,應屬資質不差,但在知識經濟的潮流下,個人的人力素質尚未臻優異的水準,處於基本的階層。欲達到高收入高社會地位,若無傲人的經歷及家世,則應從學歷下手,且最好要名校出身的學歷,才是高收入高社會地位的保障和基石。欲求較好的發展機會,較佳的升遷管道,斧底抽薪之計,學歷為最佳的切入點。

  未經更上層樓的人力資源,恐遭落後淘汰之虞,亟待精雕細琢,化為工作能力,轉變為財力。愛因斯坦說:專家只不過是訓練有素的狗這句話的涵意是,人只要經過適當的訓練,發揮潛力,可以破繭而出,長成美麗的蝴蝶。

  也就是說,教育訓練可以厚植人力素質,增進人力產值,其中最有公信力的就是學歷,其次為認證資格證明。近期社會各界對提升人力素質甚為重視,普設大專院校,期望能提升整體的人力資源。在職場上,基本學歷已是大學時,大學學歷就不足以恃,欲在職場更有競爭力,光憑大學學歷絕不敷所需。與其等著升遷加薪,就像是坐以待斃,還不如主動出擊。

  職是之故,必須提昇個人的競爭力,此乃為個人在激烈市場競爭上創造附加價值,增加財富的能力,進而全盤影響人生的生涯品質。個人競爭力不僅是指一個行為個體創造事業、生活、發展的大環境,更是要營造財富及優質婚姻的能力,它將超越傳統所強調的富貴,為個人實力的全面提升,甚或有若干的社會責任。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可確定的是,提升個人競爭優勢是一長期性、全面性、前瞻性的企劃案,需要資金與時間的全力投入與配合。更重要的就是要積極發展個人具有競爭優勢且適合國家發展的產業,如高科技產業,以提升大我及小我的生存優勢。

  透過高科技產業與高等教育增加職場的競爭力,使生涯規劃為機能完整,以知識經濟下的人力資源擴展經濟來源,提升品質,更進而追求品味,兼具科技與人文素養的優質生活型態。

  投入高科技業,就要終生學習,宿夜匪懈。此生活形態,扮演著將知識轉化為經濟實力的利器,並且能提供一個有利於知識、婚姻與子女成長教育的環境或基礎設施。終生學習是日漸重要的創新與經濟成長的來源,也是全球化的利器,這將會是帶領個人成長的關鍵要素。

  這項留美生涯規劃,是以宏觀的視野建構全球化經濟體系中必備的終生學習的人生態度,讓自己成為一個學歷完整的電子新貴之優質生涯,為人生的長遠發展注入新的生命力。先有學歷做根基,進入企業組織服務後,奉行終生學習的理念與行動,且要在關鍵和優勢領域著手,期待成為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此的訓練,方能從蛹長成美麗的蝴蝶,成為訓練有素的狗

  沒有經歷就先由學歷著手。藉由婚姻或後門關係,求得優質生活,都是妄想,不切實際。欲透過婚姻而飛上枝頭變鳳凰,從此登上青雲路更是侉父逐日,純粹空想,不符實際。而且,人會生老病死,不能完全仰賴配偶的鼻息,看另一半的臉色。男兒當自強,絕不可指望婚姻能一步升天。且婚姻往往是門當戶對,學歷相當,年紀相仿,或姻緣注定,因此最重要的以學歷培養自己的能力,取得公認的學習方式,為自己培養自信,為他人建立信任,為人生立下里程碑。

  這樣的決策可分兩個方面來觀照,一是功名利碌的職場開拓,由此衍伸婚姻的平安順遂,生活有保障,進而過著優質品味的生活,擁有清新盎然的生活樂趣;一是心靈修養的境界,由此學到事理全球化導向的思考與國際比較利益,進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如此的決策過程嚴謹,目標明確,全憑自我的慧心巧思,絕非突發奇想或力排眾議,而是細品他人的成功經驗,穩健踏實,衡量本身能力與財力,才得以呈現最佳的生涯規劃。

 

 跨領域雙專長

 

  職場之前的競爭,先是大學聯考,不亞於大學聯考的競爭,是研究所入學考試,這些都是社會現實面的試金石。報考研究所的趨勢,與知識經濟下社會脈動的結合日趨緊密,大學文憑已不具學歷的競爭優勢。且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現今跨領域讀研究所蔚為熱潮,一方面是在學科整合的浪潮下,企業需要更多跨領域的整合性人才;另一方面則是有些登高望遠者,希望建立第二專長,將大學學歷革新又更進一步,讓自己的出路更寬廣。花兩年的時光,投資人力資源的內涵,提升未來的起薪和升遷機會,是非常划算的投資報酬。想欲掌握未來的成功之鑰,絕不能忽視人力資源。

  為鼓勵學生出國留學,政府自1955年起,舉辦公費留學考試,每年依據經費預算及缺額,選拔名額不一的優秀學生出國深造。但公費留學名額非常少,每年名額僅有數十名至一百多名左右,考上公費者約為該項類別的第一名。為減輕大部份出國留學生的經濟負擔,教育部開辦留學貸款,提供攻讀博士者每人新台幣1,500,000元,攻讀碩士者每人800,000元的貸款。

  此外,教育部與行政院經建會、國科員會等單位合作,推出菁英留學計劃,每年透過公費留考,用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選拔人才出國深造。教育部也與其他各國合作,替台灣學生爭取獎學金名額;數位化時代,獎學金資訊公佈在教育部國際文教處網站,方便瀏覽,留學新聞也在留學報刊上刊載,教育部也鼓勵多加利用,爭取留學機會。

  政府的各項政策,確實提供學生更多機會可以一圓留學夢,立意美好,但不少留學生仍靠家庭出資出國深造,並未考慮擠名額過少的公費留考,或是留學貸款,達成留學心願,主要是公費名額過少,消耗很多心力準備,成效不彰,期望值過小,且獲得學位後需回國服務,無法在國外現學現賣,所以,就放棄了這項選擇。

  目前社會的多元化,管理邁向專業分工,有不少莘莘學子輔修心理、商學或工程學系的課,為的就是增加管理之外的專業知識。具備雙專長的跨系所人才,的確有相當的市場需求,譬如法律背景的人士看重的是條文、利益、規範,符合政府所制定的法規,而企業主的出發點卻是經濟利益,兩者必須要互補或有交集。兩方人士彼此溝通的專業術語至少要能明瞭,因此要鼓勵學其他的專業知識,一來瞭解對方的思維,站在他方的立場著想;二來是遇到相關情事時,可以有共通的術語(term)或協定(protocol),互有交集,或能互補。以資訊業來說,即便是擔任研發主管,通曉各種電腦應用的專業知識,也可能來日觸及金融市場,如果連對方的語言或基本術語都不懂,溝通會出現問題障礙,又如何瞭解客戶的需求,進一步化為資訊的專業規格呢?

  未來資訊科技會是輔助工具,想要在專業領域上有所突破,就得更了解電腦應用;做理論研究,也要靠電腦模擬理論模型,同時懂電腦和其他領域知識的人,會有極大的市場需求。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人把電腦和其他學科混合,創造整合性的學科。跨領域的研究,將帶來許多衍生性的改變。譬如,生物和資訊整合後,像基因解碼,或分子生物,幾乎全部是靠電腦做繁複及大量的計算。其他像全球溫室效應,也需要大量運算;股市漲跌分析、新聞資訊的傳播、監控儀器、交通運輸等等,都與資訊科技息息相關。跨領域能力會是未來趨勢,許多學校都開始開設跨領域研究課程訓練學生。未來,跨領域研究會快速成長,需要有統合技巧的人,長期來看,會比其他人更成功,越來越競爭下,跨領域整合技巧也會成為基本要求,有可能不亞於研究所的學歷。

  不少留學生仍靠著家庭資助,一圓留學夢想,任何人都知道,出國留學對拓展視野、培育國際競爭力,有相當大幫助。求學時能同時培養國際化能力和學歷,更是不可多得。家庭經濟許可的學生,不受經濟不景氣、美國學費高漲等因素影響,為了讓自己更具宏觀的國際視野,與更具職場競爭力,在資金支持下,出國深造,未嘗遜於國內的同等學歷。藉著家庭經濟支持,在國外能學到不一樣的東西,留學經驗的洗禮,讓未來比同儕更有競爭力。

      在困難重重的阻惱下,我依舊堅持理想:年輕時,留美不成,做基層員工也沒有意思。工人永遠是工人,牛牽到北京還是牛,學歷不如人,升遷也就不如人,也不容易有出息,更不易達成長輩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許。所以我要排除萬難,從商科的背景轉到工程的學歷。

  儘管台灣高等教育進修管道多,研究所並不難考,但選擇大學畢業後直接去當兵,此後不受兵役的限制,然後出國留學。因為台灣各大學研究所,在國際上比較不具代表性,且以中文教學,無法陶鑄以世界共通語言溝通的能力。美國的大學師資完整,學生來自各國,以英文互相溝通,較能培養國際觀。畢竟在台灣的環境受限,台灣的大學也沒有美國大學具份量,在美國讀書還有個好處,就是同學來自世界各國,互相切蹉學習,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能培養國際視野。此外,擁有美國碩士學歷,不論日後是留在美國發展,或回來台灣工作,甚至在跨國性的集團企業服務,都將比其他人更具競爭力,進可攻退可守。

  研究所是進入職場前最後一個革新自己學歷的機會,也是一條進入職場的捷徑,出路選擇更為寬廣。科技整合是潮流所趨,對學子而言,研究所學歷是進入好公司、理想工作的捷徑,若具備雙專長更是吃得開。雖然自己大學念的是一流國立大學的熱門商學系,但在高學歷風潮下,仍有很大的危機感,深怕競爭力略遜人一籌,輸在起跑點上,而且念資訊比較有機會往電子資訊高科技業發展,在國家發展策略性重點產業下服務,不一定只能在研發上打轉。

  不論跨領域系所的搭配,使雙重背景的人才,除了可以扮演溝通兩個領域的橋樑窗口,最重要的是藉由跨越不同領域,建立更廣泛的人脈關係。除了專業知識外,人際關係也不可少,它是成功的必要因素。之前我的商科背景,結識了一些商科的同學,遍佈在銀行、票據、會計師事務所、股市等商業領域,現在決定要踏入工程領域,預計會增加工程界的人脈。雙重背景的人因為跨越兩個領域,一開始人脈就比別人多了一倍,而且因為跨領域的關係,經常會涉及到另一個領域的問題,所以更容易認識不同產業的人,具備雙重的人脈與專業知識。

  打進專業圈有賴人脈,有了雙重專長,就有雙重人脈。不論是不是跨領域、具備多元背景,其實個人價值的建立更重要。跨系所是薪水、職位加分的墊腳石,也是開啟另一道門的敲門磚,領進門之後還是必須靠個人修行,配合產業與主管,才能在職場上一路登上青雲路。

  學歷文憑主義的興起,使人生經驗公式化,並向大眾開啟新的人生規畫,我們也明白,科技的成就去除了不少勞力辛苦,也使國力互有消長,然而,即使留學之路的盡頭沒有黃金屋和翡翠城,高等教育普及後,出國留學不再如昔日般神祕引人,但對於知識更上層樓的人而言,出國留學的誘惑和魅力依然未減。

  留美前夕,還有數個月的期間,就愛做夢幻想:從報章雜誌的報導,幻想藉時的故事;從電視電影的影音描述,建構未來的生活情景。報紙常報導矽谷的百萬美金富翁的故事,真恨不得儘快完成學業,順遂黃金夢。奮發向上的決心毅力,不一定是可見的有形物資,困難、挫折、苦難、大時代往往是最好的資本,因為那打鑄了個人獨特的人格品性和勇氣,這比任何一筆財富都珍貴。

  是什麼樣的目標,促使我義無反顧,力排眾議,堅持留美?這過程遠非條平坦順暢,而是多少會有一些崎曲阻礙;為了這個理念,有可能會債台高築、決策錯誤、庸庸碌碌等的可能性,甚至可能會有旦夕禍福。這意境遠非豪邁動人,而是多少帶有一點爭議。然而,留美移民,這種自我實踐的生涯規畫,無論從人格發展或社會責任的觀點,無論從自我本身的強勢或弱勢上著眼,亦是時空環境等的諸多配合因素,總是一種能激發尋常百姓奮發向上的鬥志。莘莘學子能不能理想中顧及現實,能不能培養出如沐春風所需的人才,單視潛能是否能發揮,單視外在因素是否能兼備。另人神往的志業,在壯闊天地間跋山涉水,在江湖恣意遨遊,有賴資源、取捨、心志以及管理整合等共同的成就。

 

科學園區

 

  1970年代後期,勞力密集的輕工業為台灣經濟發展奠下厚實的基礎。但工業區的成長漸漸碰到成本上揚的瓶頸,最高決策人士深知,台灣經濟的發展勢必要邁入轉型階段。政府官員深知,數十年來,美國許多的城市(如聖荷西)以及許多已開發國家,研發、資金、產業群聚、科學園區和大學往往有緊密的結合。由中央機闗研究如何能獎勵投資,轉變成新企業,支持創新的企業,提供地方經濟發展所需的計畫等策略、規劃和政策如何擬定與執行。

  歐美日在過去十餘年,成立上千個科學園區,這些主要是研究型的園區。就企業成立的數量以及生存能力而言,研究型的園區有比較高的成功率,因此視為地區性的經濟和企業發展的重大計畫。研究型的園區是典型小而美的園區,規模約提供數千人至數萬人的就業機會,創造高附加價值及創造新興產業,對產業轉型極有幫助,而政府投資有限,相對收益卻很高,可謂投資報酬率相當看好。

  一直以來,經濟結構就在轉變中,要加速加強技術密集工業在國內向下紮根、向上成長,工業的脫胎換骨更是當務之急。因此技術的引進、應用、發展和創新,是最高優先的課題。以技術密集工業與資本密集工業相比較,技術密集工業更具有長程的價值和意義。因為技術密集工業使用的土地資源較少,對人力素質的要求比較高,發展出的產品更有附加價值。而且高技術、高水準和高素質的工業,對外能確保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對內能促成國民生活水準的大幅提昇。

  設置科學園區是使科技成為新世代帶動經濟建設的火車頭,其目的是使高級專業知識與技術密切合作,並使人才、設備和資金得以發揮相輔相成的功效,培養創新的能力,進而提高科技技術水準。科學園區為解決經濟發展、穩定社會、創造工作機會,帶來地區經濟繁榮,以及新企業的發展等等問題的解決方案。因此,科學園區受到地方及中央政府相當多的關注以及預算的編列,也普受一般坊間百姓的認同和歡迎。

  回到當年的新竹,雖然面臨徵收土地的困難,但鄰近清大、交大兩所科技一流國立大學,集天下英才而教之,又有工研院、精密儀器發展中心可以做為高科技研發中心,政府官員與學者專家經過一番利弊得失的檢討,決定設在接近人才集中之地,而非享有空運之便的桃園,或人口集中的台北,之後蓋棺論定,台灣第一座科學工業園區成立在新竹

  新竹科學園區19801215日揭牌開幕,隨著竹科日益成熟的發展規模,超過100,000的就業人口在此就業,也成就了台灣最顯要的科技重鎮,舉世聞名。台灣最近幾年增值的房地產地區,像南崁、竹北,聚集了全台最密集的商機,積極建設,化農村為都市,化農地為建地,都是拜科學園區之賜。如今,竹科成為全世界僅次於美國矽谷,第二大產值上兆元的IC(積體電路)聚落,引起許多國家仿效,園區成功經驗令人効尤,提供他國見賢思齊的典範。

  竹科園區產業範圍涵蓋積體電路、通訊、電腦暨周邊產業、光電、精密機械及生物科技等六大產業領域,積體電路產業在園區扮演重要角色,營業額占園區整體將近七成的比例,電腦暨周邊產業和光電產業比重則皆超過一成,其次是通訊、精密機械和生物科技。

  早期台灣積體電路以封裝、製造起家,台積電首創全球專業晶圓代工模式,進而帶動積體電路上游IC設計公司,和中、下游的IC封裝業的蓬勃發展。台灣ICSOC(系統晶片)設計產業從2002年約200家,逐漸增加到300餘家,其中有數十多家IC設計公司位於新竹科學園區,但在竹科外還有200餘家廠商,而這些企業主選擇設廠於新竹的考量,就是產業聚落效應,上下游廠商享有地緣之便,人才濟濟,便於資源的互相交流,這也是ICSOC產業專區設立於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的主因。

  數十年來的發展,現台積電聯電為首的晶圓代工業,占全球七成的市場,成為寡占的產業,以及鄰近百餘家IC設計公司,也讓台灣成為繼美國之後全球第二大IC設計大國,後進國家首次在技術上領先先進國家。隨著竹科園區發展的壯大,在半導體領域達到執世界牛耳的成就,全球半導體產業高達兩百四十億美金的產值中,台灣就占了15%,晶圓雙雄的威力不容小覷,可看出在國家全力的支持下,發展科學園區的成功經驗。

  至今台灣的積體電路產業位居全球第四,其中晶圓代工和IC封裝更高居全球首位;電腦資訊工業也由初期的OEM代工,逐漸邁向獨立研發,成為ODM,以及自有品牌的時代。

  經歷任國科會主委、園區管理局局長暨產、官、學各界人士同心協力、開創拓展與積極經營近30年後的今天,業已享譽滿全球且能展現無比的信心與願景,使台灣成為舉世聞名的科技島。由於營運績效卓著,也成為國內外各界普遍推崇的成功典範。在核心科學園區附近,由政府或鼓勵民間建設智慧型園區及其他衛星科學園區,以吸引相關配合產業,加速形成高科技產業群。再以核心及衛星科學園區為基礎,結合城鄉發展及社區文化,規劃建設現代化之科學文化城,使科技事業與社區發展齊頭並進,提升生活品質。未來國家資訊通信基礎建設相繼完成,高鐵正式運行,經由各研發單位、服務業、科學園區、科技文化城之緊密結合,科技島架構於焉形成,我國也將擠身科技化國家。

  最初的投資,具有高風險需加以客觀評估,發明人或智慧財產所有權人、企業的產品或概念、公司行號或研究單位以產品或企業觀念為基礎,賦予具有明星價值、獨特優越性,或具有高度知識密集,並有市場潛力。發展出來後,成為造就人類福祉的工具,所以科技研發應不只是追求創新與成長,科技成果也不僅只是知識、技術及產品,最後應要落實到增進人類的生活。

  凡是獎勵高科技投資的政府,透過完整配套的產業政策,促使核心技術根留台灣,繼續推動企業在台廣設營運總部及研發中心,並協助傳統產業、服務業的投資,以為因應。因此,台灣科技產業升級,為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的全球化競爭趨勢,增強國家高科技產業發展與競爭條件,及增進經濟發展的計畫,必需建立科技產業的投資環境,吸引優質人力及知識型產業進駐,促進高科技產業的升級與發展,延續產業的發展優勢,並開拓新興科技產業(如生技或能源)的潛力。在製造業日益微利的大環境下,製造業不斷外移至勞力低廉的國家,研發是先進國家不可或缺的領域,研究型園區、大學和科學工業園區可收相輔相成之效。

  政府機關可對高科技廠商提供基礎建設、諮詢、融資、教育訓練等服務。目前許多大學,如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成功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工研院等,不但有育成中心,也有設立研究型園區,投入此產業可享受政府優惠的政策資源。

  竹科園區有著產、官、學、研多面向的相互連結,且相關配套設施完善,兩條南北向高速公路,一條東西向快速道路,縱貫鐵路,加上高速鐵路,以及西濱快速道路,交通便捷。公園、實驗學校、便利商店、銀行、郵局、運動休閒設施……等生活機能一應俱全,成功吸引國內外人才大量進駐。科技人也有外人稱羨的分紅配股、高薪、投資消費能力等,當然也有龐大的工作壓力,超長的工時,與封閉寂寞的生活交際、晚婚的生活型態。日後若學成,踏入職場,也會有相同的際遇,即五個人的工作量,分配給三個人,發放四個人的薪水。

  高鐵2007年全線通車,加上竹科園區ICSOC產業專區落成後,以園區為核心主軸整合上、中、下游科技走廊,將呈現南北向的綿延伸展,擴散至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爭取時效,型成一日生活圏,期望台灣成為全世界知識經濟的重鎮。連結起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竹科,將成為台灣高科技業的核心,迅速帶動高科技產業升級與轉型,執知識經濟中心之牛耳,提升國家競爭優勢。

 

三園四所

 

  三園指新竹科學園區、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生物醫學園區,四所指台大、清大、交大、台科大,三園四所皆在新竹縣市。

  科學園區符合低成本,高報酬的經濟效益,在全球沛然形成不可抵禦的政策洪流,於是在全民拼經濟,科技掛帥的共識下,有全速推進的驅動力,交出亮眼的成績單。

  數年前的璞玉計畫,位在竹北犂牛山以南,頭前溪以北,以及若干竹東地區,現已改名為台灣知識濟旗艦園區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在整體上的規劃,除了台灣的規劃團隊外,還聘請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 (U.C. Berkeley)班德 教授(Prof.Richard Bender)赫思特教授(Prof.Randy Hester)薩克森尼爾教授(Prof.Annalee Saxenian)等,以及日本筑波科技城規劃團隊、歐洲巴黎新市鎮 (Cergy-Pontoise)比利時新魯汶大學 (Neue Leuven)等世界級專家學者,彼此相互磋跎商討,共謀規畫,有世界級的規畫專業人才,設計出世界級的都市計畫區,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必為世界級的水準。

  從全世界成功的科學園區可觀察出,產、學、研聚落是高科技產業成功的基本要素。例如新竹科學園區交大、清大的學術研究單位,以及工研院,享有地緣接近的便利,形成的產學研聚落;美國矽谷史丹佛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美國北卡三角究園區(Research Triangle Park)北卡大學、北卡大學醫學院、杜克大學醫院等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imoyang 的頭像
    timoyang

    心理暨命理師 提摩揚(Timoyang) 的不落國(blog)

    timo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