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要有藏風聚氣的好風水。
風水學說與道家陰陽五行等學說有極深的淵源,風水的現實作用和科學性,再加上人們趨吉避凶的需要,使得風水學說千百年來一直流傳著。
風水涉及到生活的各方面,諸如背山靠水、前庭開闊的地帶可以種植桑麻,有池塘可以養魚,右邊有道路出行,左邊有道路環抱,可以汲水洗滌;這就是後人所謂"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
可能有許多人會認為風水之說只不過是一種落伍的迷信罷了,其實風水學說對照許多科學概念,也是有重疊相仿之處,也有許多風水觀代是可以用科學角度來解釋的。
風水是華人對宇宙與人之間的一種獨特解釋,也是一門非常高深的理論,特別是家居風水,這是關係到每一個人自身的事情。讓我們來想一下,難道您想住在太陽光一整天都照不到的房子裡嗎?難道想住在寒冷潮濕的房子裡嗎?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任何人都希望有個溫暖明亮的家,而言樣就已經涉及到風水;溫暖明亮的家就是吉利的,在太陽從東方升起到太陽偏南的時候吸收陽光,避開太陽從西南到西方這一段夕照,這樣很容易就形成好風水了,風水學說就離我們很近,在你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人生活在天地之間,起居生沽和工作是人生的必要組成部份。那麼,你的家居風水就關係你的整個人生。怎麼選擇一套旺財的住宅,怎麼來裝潢,怎麼來"置商店和辦公室,什麼才是"藏風聚氣"的好風水,這其中包含了很多的知識。
所謂居家風水的吉凶用一句話概栝來說,就是與大自然相配的家就是吉相,反過來違背了大自然意願的就是凶相。
順著自然規律的是好風水,而違逆自然規律的佈置就是壞風水,在我們生活中難免會有借勢錯位,風水失調的現象。錯亂的風水把生活搞的一團糟,甚至嚴重的會危害到身體健康,這當中主要的原因就在於觸犯了風水禁忌,這些禁忌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就觸犯到了。那麼,怎樣來避免這些禁忌,用什麼來化解這些風水禁忌。風水學上常用"來氣、聚氣、去氣"三方面,做到周圍環境的融和性,就是風水學裡面的"化煞",這是保證我們美好生活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風水學存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
古人云:"一命、二運、三風水、四讀書、五積德",風水歷來被視為左右命運的首要樞紐,風水知識能幫助有緣者開運催旺、化煞造福,對生活有所裨益。
選宅:選旺宅,好運來
中國人對於人生的觀念中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安居樂業",似乎這也是成功人生的標誌。
什麼是安居,又如何能安居,自然是要以居為中心,無居何以為安呢?
中國人重"居"的目的不外乎,選一套風水吉宅,選一處"藏風聚氣"的好住所,讓自己能安心安然的長居,世世代代開枝散葉,最好是能坐擁財富吉宅,世代同享榮華。那要怎樣才能選風水吉宅呢?這是風水學上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選宅眼光要長遠
家對於中國人有特殊的含義,古人說:"無恆產者無恆心"。自古以來,凡成就一番事業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買房置地",這是千百年來中國人形成的一種習慣,同時也是中國人身份與地位的象徵。譬如,歷代皇室的宮殿,文臣武將的府邸,富甲一方的宅院等。那麼,怎麼選擇一個好房子呢?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涉及到建築、歷史、風水、地方習慣的知識,也是幾千年來人們關注和研究的問題。對於中國人而言,如何選宅是一個非常講究的問題,在中國人看來,住宅不單是一個容身之所,棲身之地。
一個好的住宅是家族興旺的象徵,住宅選址甚至關係到家族的發展與輝煌,甚有保佑和祈福的功效。所以,古人把選宅看的非常的重要,開創者對其精心的建設,花盡心思,守宅者更是盡心呵護,那些因為自己的原因而失掉祖宅的人,無疑是一輩子要背上敗家子的臭名。
所以,在選擇房子的時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長遠的眼光,宅基萬年永固,家業才能興旺不衰。北京故宮就是典型,元明清三代的皇城,歷經八百餘年戰亂和自然災害的挑戰而巍峨不動。北京紫禁城的建造就是著眼長遠。
故宮是古人堪稱天與地的經典之作,它就像一張龐大而複雜的資訊網,涵蓋了當時人們建造它的諸多意圖,我們可以透過它的環境、建築佈局、建築名稱、建築功用以及室內陳設等所含的豐富資訊,去搜尋、解讀故宮的思想內涵。
故宮又稱為紫禁城,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
古代天文學家將天上的星宿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中垣,又稱紫微宮、紫宮。位在北斗星的東北方。古人認為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而封建帝王則以天帝之子自居,辦理朝政與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中心。因此故宮的建設首先在天象上安排了絕佳的運勢。
在紫禁城營建的時候,設計者基於風水格局的考慮,天然沒有的就要人造,營造一個背山環水的風水佈局;環繞在紫禁城周邊的護城河寬達52米、深達六米,是一條保衛故宮安全的人造河。內金水河從紫禁城的護城河中,經西北角樓下引入紫禁城內,流入太和門前。
羅經天盤中西北方乾位屬金,代表天,來自天河之水,透過金水河的流動,將"生氣"源源不絕地引入紫禁城,彎彎曲曲流經武英殿、太和門、文華殿、文淵閣、東華門等重要建築和宮門前,既將生氣導入城內,又形成水抱之勢。內金水河全長兩千多米,到東南角又流入護城河。
內金水河所經過的羅盤宮位與城外的格局完全相同,其出水口又落在"乙辰"方位。也就是說紫禁城內建築風水,是"辛壬會而聚辰"的風水格局。四周環繞著寬大的護城河,這對紫禁城的永固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中國人對於建宅選址的事情有著相當的講究,不僅皇室的宮殿考究,市井百姓房宅的選址建造業也都是宗族的頭等大事。
在古時,凡是有一定經濟條件者,建房之前無不請風水先生觀地脈、選宅址。民間建房選址極重朝向,較為流行的是坐北朝南向,民間俗有"坐北朝南屋,子孫後代享清福"之說。俗以北向不吉,故各種朝向極少有坐南朝北者。
選擇宅址還要以地形而定,俗以背山面水,避風向陽,柴水方便,防洪防澇,交通便利之地為佳,即所謂"圓椅地"、"鳳凰地"、"龍頸地"、"盤海地"等寶地,凡煞山、墳塋、惡水等地則不應作宅基。
選址時,門前還要避開三角形障礙物,大門不得正對大馬路、土地廟及寺觀等。大門要與遠方的山包相對,俗謂"開門見山,步步登高"。門對青山,以近中遠分為明山、暗山、緲山,明山小不宜太高,以免遮住他山,但不可無山,俗以為"門前無山面對火坑",實為大忌。
一般人家興自選地勢,多依山就勢,造近泉水,俗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為選擇屋基條件,目地都是為了使房子能穩固長存。
風水的外在表現是山水,本質是氣;有山有水是古人理想的居住環境,風水就是起源於山與水之於人,最初的風水學說,也就是從人所居住的山與水中所誕生出來的也稱相地。人脫離自然的束縛,能夠用自然之物來建造房屋,但又必須回到自然中,故選擇優越的自然條件,才能使自身得以繁衍,福及子孫,這是早期先民對自然和自身最樸素的認識。
雖然,古代的風水理論產生於農業文明,但是其中包含著很多的道理,只要我們加以發揮和利用,能開闊我們的思路,放開我們的眼界,也就為我們的選宅提供了更多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