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洞岩場攀岩
龍洞岩場
領隊開車從集合地點出發,大家興緻昂昂,準備迎接“萬有引力”的挑戰.從台北上高速公路向西行,沿著往北海岸的路標,出了高速公路,順著指示,一會兒就駛向濱海公路.右邊是山,左邊是海,依山傍水.湛藍的大海映入眼簾,構成絕美的視野,大家不由得往左看,飽覽大海的風采.近處是白浪濤濤的浪花,遠處是車再怎麼開都駛不離視線的龜山島.搖下車窗,陣陣的海風吹拂,伴隨著熱辣辣的陽光,天空是一覽無遺的呈澈,這真是一個戶外活動的好日子.龍洞,一次稱心的手腦並用.
沿著九彎十八拐的海岸線,過了許許多多的海灣,欣賞了許多的海洋風光,晃過一些小市集,最後在一個紅綠燈處左轉,就是目的地──龍洞岩場.
北海岸是著名的風景線,龍洞是其中一處著名的風景區,亦是熱愛攀岩及潛水人士的最愛,就因為如此,許多人不遠千里昭昭前來,一睹這裡的盛名.平日穿著上班西裝服,宛若碩學才俊。假日時,換上粗曠的服飾,搖身一變,成為蜘蛛人,來到龍洞學壁虎功,整個人與岩石合而為一,學習台灣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拓荒奮鬥精神。
走在岩石堆中,海蟑螂都會讓路,肅靜迴避.途中有一處懸崖,要雙手勾著岩縫,面向岩壁,背對著大海,腳踩在水平的岩石裂縫,一如螃蟹般橫行通過,外加背負著登山袋,這是今天活動的開胃菜.
高聳的岩石拔地而起,籠罩在始終揮之不去的海水鹹味裡。土黃色或灰白色的岩石,在毒棘的太陽照映下,分外刺眼.領隊腰際掛著凸輪軸﹑八字環﹑扣環﹑滑石粉等,一大串的,好像穿上“重金屬草裙”.他先爬上岩壁架繩索,絞捷的身手,好像在爬繩梯,轉眼的功夫,就架好了一處,目測一下,約三層樓高.隨後又在岩壁上盪鞦韆,左搖右擺,幅度越來越大,盪到另一端,看了真令人心驚肉跳.他把扣環﹑凸輪軸﹑繩帶﹑繩索等就定位,加上數道安全裝置,拉了又拉,試了又試,以求萬無一失,又架好另一處.全部架好後,老手先示範動作技巧,新手在底下看,把以前學到的技能,現場映證.
老外也來爬,他們都是西方白人,還有許多大學社團一起來共襄盛舉.
有些人只是來觀賞風景,不參加活動,彼此聊天聊個不停,一旁還未攀爬的夥伴在剪指甲.談話聲﹑剪指甲聲與海濤聲相互揮映,聲聲不絕,不絕於耳.
當我們縱身一跳,雙腳落地時,足膝承擔的體重可達三倍.繩索可載重一千公斤以上,所以萬一不幸墜落,有繩子確保,是不會“人頭落地”的.
風景
自從攀岩的風氣形成以來,它的神秘魅力一直教人遨遊於想像的領域中。天工鑿就的奇崖拱岩,立於洶湧澎湃的浪濤間,形成了貝類﹑海鳥及愛海人士棲居嬉戲的天堂。龍洞,保留著原始純樸的風貌,在這裡,你可看到穿梭覓食的魚群,潛水夫也跟它們一起穿梭,也可臨眺萬頃的浪濤。
Since the formation of rock-climbing, its secret magic always makes rock-climbers wander in the field of fascination. Heaven-made strange rocks standing in the turbulent sea waves, offer a happy setting for shells, sea birds and sea-lovers. Long-Dong remains untouched pristine. Here, you can watch the tropical fish shuttling to and fro for food and glance at immense sea waves.
面向大海,海風吹拂,送來陣陣水氣.輕柔展翅的海鷗,鬱鬱憂憂的鳴聲與拍打岸間的滾滾浪濤,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海水在岩縫裡穿梭,跟著它一起穿梭的還有熱帶魚;回頭一望,面向天然岩場,映入眼簾的是千百年來,自然的雕塑大展,因此悟到,拜訪龍洞的攀岩人,僅在侷促的一角活動,鮮有能夠鉅細靡遺地注意到,展現在眼前渾然天成的鬼斧神工。
Few Long-Dong rock-climbers can absorb precisely the abundant God's masterpiece presented in front of you. This fascinating travel at Long-Dong indeed, opens the precious treasure, filled with enchanting drawings. How could you go back home empty-handed?
一邊海風肆虐,一邊穩若泰山,龍洞在晶瑩剔透的晴空下,任由蜘蛛人盡情的升降。那不動如山,屹立不搖的岩石,以及地震也無法加深的岩縫,熙熙攘攘的擠滿了整個海岸.這一趟夢寐以求的龍洞之旅,不蒂開啟了珍貴奧妙的寶庫,呈現出令人迷醉的畫面,焉有空手而回之理。
滿佈海苔的岩岸,伸向起起伏伏的浪潮中.滿覆著野花的崖壁上,一片白綠交溶.海風輕拂,送來陣陣花香.輕柔展翅的海鷗,唱出清脆嘹亮的歌聲,與拍打岸間的滾滾浪濤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漫步越過此地的小徑,真是一番心靈饗宴.這些為迷人己極的景緻,更憑添另一番風采.
攀爬
朗闊天地間,習習強風,滔滔波浪怒拍天然岩壁,悠悠天藍如夢似幻,原來筆直升降是在龍洞岩場.
攀岩的難度從5開始計算,從難度 5.1 到難度為 5.13 不等,數字越大,挑戰也越高,我們爬的難度都不大,約為 5.3 至 5.5 左右,可謂男女皆宜.
岩鞋太小,大腳鴨的男性穿不下去,只好赤腳攀爬.岩鞋大小尺寸適合女性,穿上去,爬得快,男性一定追不上.海岸岩石粗糙無比,比砂紙還粗糙,赤腳踩在上面都會覺得痛.
雙腳套上繩袋,腰部扣上扣環,繩子梆緊繩袋,到達崖壁底端,就定位,像是在操作定滑輪.確保者盤坐在地下,戰戰競競的拉繩子確保.“準備攀登!”攀岩者喊口令,確保者拉緊繩子,喊到:“確保完成!”,攀岩者又喊:“開始攀登!”,最後確保者叫喊:“攀登!”繩索一直摩擦八字環,八字環變得熱呼呼的.一旁沒事的人,就躺著仰望.大家輪流攀登和確保.
有時候,攀爬者體重比確保者還重,攀爬者不小心掉下來,還會把站立的確保者拉向前去.確保者要坐在地上,才更能安全的確保.
雙手塗滿了滑石粉,爬上去,眼鏡頻頻刮到岩石.裝滿滑石粉的袋子掛在腰部後方,一邊爬,手一邊向後伸進袋子塗粉.若卡在半途,不知下一步如何移動,頭貼著岩壁,眼晴看不到立足點,進退維谷,不知如何是好.分分秒秒就這樣過去,最後手撐得沒力了,只好放棄,大叫:“放我下來!”整個人像定滑輪的重物一樣滑下來,實在不甘心.
休息一會兒,養精畜銳,準備彌補不甘願的心情.再爬一次,全身肌肉緊繃,努力尋找下一個支點.往往一直找不到,又不能打電話求助,底下的夥伴也不見得幫得上忙,於是就卡在原處,動彈不得,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時間就這樣分分秒秒的過去,搞得筋疲力竭,最後實在沒辦法,大叫:“墜落!墜落!”血肉之驅變成“自由落體”.所幸有繩索確保,整個人才不會像溜溜球一般,左搖右晃,上下晃動.唉!這不是“看海的日子”.
攀岩的竅門在於平衡,不是“暴力攀爬”.要“三點不動一點動”,意即手腳四肢,一次只能有一肢移動.平日練肌肉用處不大,因為不是練握力.
一次,某夥伴發現地上血跡斑斑,大叫:“怎麼地下都是血跡?”於是大家檢查自己的身體,後來才發現是我的腳掌皮破出血,但一直不自覺,我還以為是踩在砂岩上的疼痛.為什麼不穿鞋呢?因為岩鞋太小,大腳鴨穿不上,乾脆光著腳鴨攀岩和走路.粗糙的岩面,踏上去像是站在鋸齒上,踩起來可真不好受,一不小心,皮膚裂開,慢慢有血滲出來.
握力的訓練和大自然壯麗的岩石景觀,只是攀岩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無處不在的地心引力,使皮膚感覺粗糙的岩牆像是砂紙,或是尖銳的鋸齒.磨擦不生熱,磨擦只流血.攀岩人當然要靠自我本身的肌肉向上,並享有筆直垂降的一面,他們讓自己瞭解,也努力讓別人知道:人們並不只靠電梯垂直升降,攀爬也是一種成就.
攀岩途中,只要回頭一望,觸目所及,腳下湛藍的大海洶湧澎湃,波瀾壯闊,有時也可眺望海面的點點船隻.最好的風景是在抵達終點時,站在高處休息,使你回眸一笑,整個晶瑩的海水和鬼斧神功的岩璧映入眼簾的一剎那.在一處視壯麗景觀如家常便飯,平淡無奇的海岸線上,這番景緻,憑著它出其不意和無可比擬的美感,依然有著震憾人心的魅力.
這裡風浪雖大,但一年只維持十二個月,剩下來的時光便平靜無風.龍洞天然岩場,每年有十二個月受海風和海潮的風蝕雨化,留下來的岩壁就是最禁得起考驗的岩石了.瞧首上看,看到一塊岩石,孤芳自賞,約如拳頭大,期望用力將它扳斷,於是伸手上抓,用力一扳,卻將整個身體拉上去.
爬到上方,有一處石塊皆為石晶,呈琥珀色,半透明,像是凸出球體的刀劍,剎是好看,揮汗灑淚總是有很值得的代價.一路挺進向上,無處不是平衡力的享受與衝擊.爬到頂端,休息一會兒,喘口氣,揮掉額上的汗水,傾聽海濤,迎向海風,讓風兒送走體熱,遠觀海天一線,真是另人心曠神怡.
下來時,雙腳與地面平行,與岩面垂直,不停著用腳尖點岩壁,輕輕跳躍,好像撞到牆壁的鐘擺.我心中很害怕,深恐來個“自由落體”,所以雙手緊抓著繩子不放.爬幾回下來,發覺雙手的肌肉竟然墳起,頗有大力士的雛型.
休息時,傾聽海浪輕輕的嚙蝕岸邊的岩壁和沙灘,俯視大自然的巧手為海岸刻畫出大地的奧秘。這些奇岩怪石,相疊互倚,砌成一場驚心動魄的雕塑美覽,給太陽和攀岩人觀看.
人在海邊,很自然的會面向大海,背對陸地,因為海洋有無窮的魅力,吸引人們迎面眺望.不過,矗立海邊的龍洞岩場,比海洋更有魅力,能使人們行為反轉,意即是面對陸地,背向大海,眼觀手腳功夫,細品攀岩樂趣,以面壁修得壁虎功.
中午到了,日正當中,太陽像是一把火傘,把我們都逼到陰影處,攀岩暫告一段落.午餐煮拉麵,加上海鮮料理,湯是來自岩縫流出的礦泉水,果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寫照.
每次攀爬都要使勁吃奶的力量,爬了約三五趟,手就沒力了,想再爬也心有餘而力不足了,今天到此為只.(Let's call it a day.)
歸途
背上小背包,踏上歸途.擦掉帶有成就意義的汗水,灑向爬過的路線,代表“到此一爬”.倒回走向今天早上走過的路線,在岩石上又走又跳,又回到懸崖,準備通過.滿為砂石的懸崖,伸向浪潮中.手腳四肢需攀著懸崖的裂縫橫行,才能抵達出口.這為艱辛的攀岩活動譜下休止符,也為運動神經來道餐後最終的甜點.
隨意逛一下周遭環境.發現這一帶人口流失相當嚴重,人們都到大都市去討生活了,只留下幾十戶人家,過著恬淡的鄉居生活.人口稀少,所以龍洞國小一個年級只有五人,分別是班長﹑副班長﹑學藝﹑風紀股長和衛生股長.學生少,人人有官做,真好.
傍晚,攀岩人都離開這處天然岩場.那裡還是攀岩聖地嗎?那裡當然還是攀岩聖地,永遠是攀岩聖地.只是繩索已不在,扣環已不在,卡在岩縫的凸輪軸也都已不在.
With the river of time forward, Long-Dong area is obviously becoming more commercialized and urbanized. This phenomena evidently make an unprecedented attack against Long-Dong with an army of tourists. Some deeply worried Long-Dong residents are beginning to believe that maybe the intrinsic folkways are gradually vanishing by stepping on the tourist stage. No matter how the Long-Dong social type changes, the ever living tales of marvels, dream-like old Long-Dong will brightly reside in the rock-climbers' heart.
有些民家設有澡堂,洗一次澡二十塊,還有若干攤販叫賣,商業活動日益興盛.商店彷彿是在做觀光客的生意,他們的旺季是在夏天的假日,顧客為一群潛水夫﹑外國攀岩人士﹑大學生﹑當地的觀光客等,紛紛上門光臨.時間的洪流不斷向前湧,龍洞地區商業化的情形也日益明顯,大批觀光客隨即湧入,此一現象勢必對龍洞一帶造成空前的大衝擊。有些憂心忡忡的龍洞人已經開始相信,或許龍洞年年來的獨特民風,將會因為踏上觀光的舞台而逐漸消失。且不論龍洞的社會型態如何轉變,曾經充滿傳奇神化﹑如夢似幻的老龍洞,將永遠鮮明地存活於攀岩人的心中。
攀岩人絕非失根的族群,不論升降梯如何演進,不論運輸工具如何便利,或是客觀環境如何改變,其生活莫不受到都市文明潛移默化的影響,攀岩人,是永遠不忘以人力徒手攀爬的攀岩人.
|
|
|
|
<作者提摩揚為外語領隊及外語導遊>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