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祖國的國旗

 

   十月十日 ,雪城市長在市府前舉辦升旗典禮,幾個同學相約,一同到市政府前小廣場同襄盛舉。許多台灣人也來參加,包括幾個研究生,也有電視台的記者和攝影師,沒有看到任何來自中國的群眾。一名黑人議員也來參予,一同拉繩索升旗。看到本國的國旗由美國人在台上冉冉升起,由市長和議員等政府官員共同高舉我國國旗,升到旗頂,內心就會悸動,眼眶更為溼潤。

  隨後有一名台灣人上台致辭,他年約四十餘,略微胖,頭略秃,帶著台灣腔講英文,偶爾夾雜著錯誤。原來是這名台商和雪城的政府官員合作,包辦許多業務,雙方政商關係良好,互助互惠,互有經濟利益,相依共生,我們才得以在與中共建交的美國升祖國的國旗,無視中國的打壓。

  我們在台下站著聆聽致辭,一如中小學時代朝會升旗典禮。雪城(Syracuse)是相當親台的,所以民進黨高層人士許信良訪問美國時,一定要到雪城拜訪。

  升完旗致辭完後,雪城市長請現場所有的來賓說:Thanks for coming to the ceremony.  All are invited.(感謝大家參加升旗典禮,請入內。)他招招手,向大家要約,進場聯誼。我們也都配合一下,做市長的上賓。

  市長在門口接待每位來賓,大家排隊和市長握手寒喧,輪到我時,How are you doing?市長和我握手對我說。

  Good!我回答。隨後,我們與市長合影,大家都很盡性。會場備有簡單的糖果餅乾,可任意挑選。我們幾個台灣同學嘗了一下,聊一下天,時間不多,待了一會兒就離開現場,忽忙地上學去了。

  升旗儀式簡單隆重,意義非凡,這代表台灣受到重視,地方政府願意為台灣的國慶日舉辦升旗典禮,台灣人與有榮焉,再忙也要捧場,顯示國家認同。中央機關與台灣無正式外交關係,但地方政府將台灣視為不可或缺的友邦。

 

 

尼加拉瓜瀑布事件

 

  有兩次事件,引起我思索對國家的認同議題:

  朋友來找我玩,我帶她到美加邊境的尼加拉瓜大瀑布。我們想到對岸的加拿大看瀑布,到邊境的警察局,警察要我出示證件,掏出皮包,掏出口袋的東西給他看。行李袋有旅遊手冊、衣物、筆記本,全部攤在桌上,給他一一檢示,像是嫌疑犯一樣。

  觀光客的面孔,包括看似東北亞(韓國、日本)的面孔,彷彿是不懂得何謂簽證的大學生。他們一個一個地自由進出美加邊境。

  面對黑人警察這樣搜身對待,我想想越來越不對勁。他代表美國法律,我是台灣人民,他可以要我台灣人民搜出身上的物品,搜索我的行李,隔離問話,對其他國家的人民毫不理會,任其自由進出美加邊境,而我卻飽受刁難。若與他對薄公堂,鐵定敗訴。

  黑人警察給我非尊重的待遇,使我難堪,是我個人的恥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台灣的國恥,因為不受尊重。一個台灣國民如果在外國無法獲得尊重,遭非禮對待,只因為國籍之故,那是國家的無能,國家無法保護其人民。而事後,我只能感謝他告訴我,若是我到加國境內,就無法再次入境美國。而他也只不過是依法辦事。

  歷經這次國籍的恥辱,只能暫時忍辱負重,遇到難題,還是要找到解決之道。希望來日能透過技術移民,取得雙重國籍,管它台籍或美籍,只要是不被侮辱的國籍,就是好國籍。

 

 

護照遺失

 

  到紐約市玩,結果不小心把旅行袋搞丟了,裡頭還有我的護照。不得已,只好先玩玩,再來找辦法。

  早上八點到車站客服處看遺失的袋子,袋子裡有護照,這回服務人員不準我進去行李間看遺失的行李。

  隨後到中央大車站的警察局報案,每個警察似忽很忙錄,一個警察問了我一些問題,填寫問卷,做成檔案歸檔。事後當然找不到,一直沒有下聞。

  沒辦法,只好另外抽出時間,到駐紐約台北文化經濟辦事處辦裡護照遺失。我填妥了表格,交給服務人員,櫃台服務小姐問我:"你當完兵了沒有?"

  我心頭暗罵:"廢話!不然怎麼出國!?"一直以來,總認為未服兵役而不得出國的基本國策有違背人權,強迫性勞動違反自由意識。十年了,當年的遺恨仍無法釋懷。服役不會使我更愛國,強迫性勞動違反人權,反而因法律明文的規定而堅定移民的信念。

  台灣是國際社會的孤兒,所以台灣人民在美國要想辦法力求自保,台灣卻保護不了你。當國家救不了你時,就要想辦法自救。想起不久前我在尼加拉瓜大瀑布,想從加拿大一側觀賞壯麗的尼加拉瓜大瀑布。因國籍之故,被邊防警察搜身,並隔離問話,其他國家的人民在我面前自由進出美加兩國,毫無受限,我就以我國國籍引以為恥。事後想想,我還應該感謝邊防警察替我著想,應向他說聲謝謝,否則,我從美國出境到加拿大,就回不了美國。

  我貼好兩吋照片與原先的護照影印本,將申請單繳出,想到這個"國際孤兒"的國際法地位,身為其中的國民,心中無限酸楚,但我還是得乖乖地申辦遺失中華民國護照。國際孤兒的身分不獲得尊重,甚至不獲承認,個人只好另尋管道,另尋出路。

  大致聊了一下,我說:"我們都希望能留在美國工作,甚至擁有雙重國籍。"櫃台小姐看了我一眼,沒說什麼,她大概心照不暄,這也是公開的秘密。

  警衛請我填寫一張問卷調查,我自知過去不愉快的回憶勾起滿腔的憤怒,但仍配合寫一下問卷調查。

  繳了數十塊美金,請政府駐外單位將我的護照寄回。走出不見陽光的經貿辦事處,望著藍藍的天,我的心頭不是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而是藍色的星條旗。

 

 

認同美國

 

  美國各州有各州的憲法,各州有各州的風情,各人有各人的風采,皆能夠獲得最基本的尊重。迄今美利堅之所以仍為一體之國,而無國家認同的問題,端靠其所謂民主政治下的擾攘紛爭加以維繫。多元主張固然使得整體失卻精確性,但之所以能夠深入民間,正是因為其兼容並蓄的偉大精神。就是因有兼容並蓄的美國精神,才使移民千里迢迢,遠走他鄉,遠居新大陸。

  移民美國對我的吸引是精神的震撼。我看到千千萬萬的華僑貢獻祖國,看到好萊塢的國際巨星強檔院線片,閉目傾聽Bill Board前十名的全美流行曲,以及美商企業是上班族的理想企業。當然,我並沒有就此飛逸,只是我的眼神隨著昂昂的美國國旗從地面拔起,升起的莊嚴肅穆,那是一面使我手掌貼在胸膛的國旗。

  在一個地方住久了,就會變得當地化,認同這個地區,逐漸成為當地人,開始對當地的風土人情及歷史,有更深一層的認識。美國是由千百種人種及文化族群所組成,有北美阿拉斯加人,有夏威夷的波里尼西亞文化,也有波多黎各的文化,還有世界各地的移民文化,聚集在少數民族區,因此要如何界定"美國文化"的確不是件易事;一般公認就是歐裔白人中產階級的文化算是美國文化的代表。雖然有許多老美既非白人、也不是中產階級。許多新移民在住個幾年後,也很快認同這個文化。我們學生整天窩在校園,少和社會接觸,也很自然內化。

  早期歐洲先民和險惡的自然環境抗爭開始,爾後英勇事蹟與流血革命不斷交替,頁頁史話無盡滄桑。美國先民切斷與英國那條臍帶,導致文化的轉變。結果美國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站得更挺拔,可以看出不論是源自非洲的黑人或源自歐洲的白人,在行為舉止上,以及所有社會習俗上愈來愈像美國人,愈來愈不像祖先古老世界的先民。

  林肯解放黑奴、南北戰爭、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黑人民權運動、越戰、婦女解放運動,對外干預,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等,都是獨具的美國歷史,它以感傷而不悲傷的心情來回顧逝去的歲月。劃時代的里程碑,諸如林肯的解放黑奴、金恩的黑人民權運動等等,前人的豐功偉業,是萬世流芳,不廢江河萬古流。其中有許多民族英雄,還有許多暴力革命,美國自一七七六年獨立以來,逐漸在當代以明日之國的姿態自獨特的歷史環境中卓然升起。二百多年來的歷史,讀起來很像一齣冒險喜劇。

  越戰紀念日,我的e-mail收到有關這方面的報導資料。"入境隨俗,落地生根"我就很自然地看一看這段血淚的歷史。讀完後,開始有了歷史感。

  突然有一個感覺,認為我怎麼不懂國史。於是國家意識驅使我去網路下載越戰史,我也很有興趣的看完這段傷痛的心弦。但是逐漸內化成美國人的我,卻仍不認為因越戰而將越南人為敵,或是當時58,000喪命沙場的美軍是我國人力的一大損失,完全不會觸及內心傷痛的心弦,所以離真正的美國人還有一大段距離。

  認識美國兵家爭戰和對外國干預的過往歷史,流溢出來的就是新的國家認同。融會貫通,就有一股莫名的承傳之心在胸膛萌發。

  缺乏黑人奴隸的歷史傳承,缺乏猶太人被放逐歷史的瞭解,我在美國這個民族大融爐活得不知過去,毫無歷史包袱,倒也以此無知而活得自在快樂。雖然我被教化成"炎黃子孫",但也不認為華人先民來美國做苦工,建造美西的鐵路是我們先民所做所為,因為那不是民族認同的對象,它也不曾出現在歷史教育的課本裡。

  不要留戀在歷史的烟雨中,比較重要的是徜徉在現今的韻味裡。不想捲入民族歷史的血淚裡,只想眼光看現在,宏觀未來展望,投入職場,把研究所當成職業訓練所,以求貢獻所學,甚至落地生根。不注重自己的種族歸屬,僅努力讀書,無關種族膚色。這可能也是因為本身為少數民族之故,用冷漠的態度處之,以求內心過得自在快樂。

  這種心理其實有點矛盾,但卻成立,是依本身的利益而選擇的。當知道美國出兵軍援台灣,協防祖國的國家安全,我會感到高興,更加親美;對美國誤炸中國駐南斯拉夫的領事館卻無感覺,也從來不覺得我國的領事館受到炮火攻擊。內心逐漸認同美國,對在二次世界大戰與美國為敵的德國人或義大利人,或是反美甚烈的俄國人,卻不會有任何歷史仇恨。對日的歷史仇恨,是來自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而非日本偷擊美國珍珠港。

  我接觸過古巴人、南韓人、印度人、俄國人、日本人、土耳其人、台灣人、美國人等,世界各種民族,各有各的歷史文化背景,而塑造各種不同的民族歷史情懷:美籍古巴人曾經親俄,受俄國的外援,現在移居美國;南韓人和北韓人仍是軍事對峙;印度與巴基斯坦有許多國際軍事紛爭;俄國所領導的共產世界陣營數十年前仍與民主自由的國際社會劍拔弩張;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動太平洋戰爭,侵略許多東南亞國家,也包括美國;土耳其人有許多兵荒馬亂的征戰歲月,包括與中國的元朝;台灣人受美國的軍事干預之助,得以保障國家安全,而前總統蔣經國先生留俄,娶俄籍配偶,做復興基地"反共抗俄"的國家元首;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從小受日式教育,在二十二歲前自認為是日本人……所以在多元文化的美利堅合眾國,沒有必要堅持"自我歷史本位",民族恩怨只要知瞭即可,"可以原諒,不可遺忘",不需移植到這塊民族的大熔爐。過度的強調原本的民族意識,只不過是庸人自擾罷了,所以毋需高唱歷史情懷,容易造成緊張與對立。

  我發現,如果不知道這段歷史,就不會有歷史情仇,與其他有不愉快歷史的人民可以無心理瓜葛的相識或相處,可以活在對歷史的無知而自得其樂。所以為了融入快樂的生活,我偏向少吸收美國的國際干預史、美國的戰爭史,讓自己活得更自在,更沒有民族包袱。

  就像是有一次,與當地人房東的兒子聊。房東是第一代移民,移居到美國已有數十年之久,在此安居落葉。房東的兒子不太會講中文,外觀與亞洲人完全一樣,我們一開始聊起如何交當地的女子,他說:You should have class.(要有格調。)他是純正的ABC(America Born Chinese),中文說得不好,於是我們就講起英文來了。一般來說,他們文化上都不是華人了,而是美國人。他們不太知道什麼是觀世音菩薩、中秋端午節、農曆七夕情人節、孝順父母、吃月餅等等中華傳統文化。房東的兒子沒有什麼中華民族的包袱。

  失去了祖傳的文化,在我看來,這也沒什麼好可悲的。人應適應環境,融入環境,而非故步自封,停留在過去的環境裡。美國文化的影響力之大,足以使許多人仿效,其實這也沒什麼值得訝異的,一如鄉下人進入大都市,會學都市人的言行舉止,是非常自然的傾向。

  全世界的文化匯集成美國文化,美利堅合眾國的文化,是人類歷史最晚近的文化,以及最先進的文明,主要歸功於美國開放移民,移民會帶來本身固有的文化。雖然中國號稱有5000年的歷史,而美國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從人類文明的時光來看,美國只是歷史文明的小點滴。歷史上強大的文明諸如羅馬、埃及、中國、印度等等。強盛的歐洲,文明的輝煌成就過後,卻今不如昔,已經勢微。悠久的歷史不是輝煌文化成就的保證。全球化興起後,強勢的"美國文化"對國際傳統弱勢文化形成了強烈的衝擊。

  美國文化,就這塊土地而言,只有200多年的歷史,但卻是來自世界各國的文化,形成兼容並蓄的風貌。"人種大融爐"的美國,同時也是"文化大融爐"。美利堅這塊燦爛的土地上,賜予大無畏夢想家的舞台,鼓勵人們發輝創造力,唯有美國才有"江海低而納百川"的容量與氣度。美國文化國際化的潮流襲捲全世界,全球化的趨勢勢在必行,地球村的情況已形成。台灣,身為國際社會的一員,也無法倖免。然而不論民族主義之士有多麼不喜歡,此一過程在國際化飛躍的時代是無法避免的。

  美國的文化不宜單純的視為一個大群體的文化,而是集合了世界各民族的文明,並接受外來和自己本身不斷的改進,是相互學習而高度進步的文化,有不斷創新開發的潛力,吸收了人類的文明,為人類的發展,指引方向。這是與其他體系相互交流,具備了先進影響力、創造力的先進文化。

  美國文化隨著全球化程度加深的結果,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美式文化",影響著世界各國,凡是步上國際舞台的國家,都無法將美國文化置身事外。美國文化已經成為世界中心的強勢文化,對其它國家進行著強烈的文化影響力。每年都有葛萊美獎、NBA職業籃球賽、美 國小姐選美、美國電影等文化綜藝事業傳播至台灣,這些節目非常有看頭,無形中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更加美國化。來到美國,體驗到這裡的斯土斯民,才領悟到以往在祖國接觸的美國文化,因為缺乏大環境的配合,以致於學到的美國語言和文化都是一知半解。將過去所接觸的美國拿到現實來對照,才知道事實是這麼一回事,身體力行後,始能將文化深深植入心底,更加"美"化。

  其中,當代魅力十足的藝術文化就是電影,也是影響最大的文化產業之一。世界電影業的首都──好萊塢,是世界影壇的牛耳,也是美國文化的最佳表現。好萊塢電影占目前世界電影市場的九成,現今世界上已沒有人能製作所謂的"民族影片",除了美國,因為美國文化已成為全世界共通的文化。

  除電影之外,我們還能看到更多的美國文化事業,如福克斯新聞網(FOX)、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的電視新聞、MTV的流行音樂、《時代》雜誌、ESPN的體育頻道等等。這些繁多的美國文化商品超越了地域時空的限制,影響普及五大洲,直達全世界的各個角落。美國文化產業的產值已占美國GDP總量的18%25%400家最富有的美國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公司。美國影音的出口額是美國創造利潤最多的行業之一。

  美國獲得了全球的"強勢文化",而在文化上的地位又成為美國向全世界施以影響力的國際魅力。美國文化產業利用其自身的優越,以引導的方式,循循善誘,誘導世界各國的人民文化認同。

  這種行銷是通過美商跨國公司的全球運籌模式來實踐,總部設在世界中心的美國,對其他地區行使配銷。文化是一國珍貴的人文寶藏,美國的文化產業是透過科技的力量,創造許多當地特色的文化主題,向世界放送。這當中,電影文化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之一。在文化產品的製造方面,鑑於美國的製造成本日益升高,因此很多文化產業在本地創作的同時,將影片拷貝等製程遷至成本、勞力低簾的國家,如中國、印度、墨西哥等。這使得美國文化產品的輸出,在得到全球大量的消費大眾的同時,能夠壓低成本,以低價格爭取更大的市場佔有率,更能普及,為弱勢國家接受,發揮文化魅力。強勢文化得以逐漸取代弱勢文化,年年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藉著電視影集、流行歌曲、得獎名片、選美大會等傳播,自然會引起効尤。讀美國書,自然不能讓美國專美於前。

  在美國日子久了,已經學會如何在巨大的課業壓力下的冰天雪地忍辱負重。同時我也發現,隨著時光的流逝,遠離家人和朋友的痛苦逐漸減輕。我開始稱讚鄉野質樸的美,學著不畏天寒地凍地滑雪,開車上高速公路去買菜和露天烤肉等戶外的生活方式,陌生人見面叫聲嗨的開場白,這些特別都一直吸引著非先進國家的人民。

  另外,中文常常不用,越來越不行了,中文字要怎麼打都生疏了,另一方面,英文越來越流利了,逐漸要變成母語。中文在美國沒有用,英文才是國語,與其說是忘本,不如說是美國化的程度加深,因此不會憂心忡忡,反而覺得更加美國社會化了,這未嘗不是件可喜可賀的事。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語言。中文和英文的文法不盡相同,許多都是剛好前後顛倒的模式。中文先講大方向,再說出細項。例如我們將姓(Last Name)置首,把名字(First Name)放在後面,剛好和美國人的姓名相反;台灣人的姓比較多重複,美國人則是名字(First Name)較會重複;地址的表現方式也是剛好相反,美國是將門牌號碼放在首,大地名放最後,我們則是剛好相反;書本中引經據典,我們先將人名寫出,再引出所說的內容,美國人則是先把所說的內容寫出後,再提出是誰所述。這些習慣用法,真的會影響人的行為與思考模式,來到美國後可以感覺到亞洲人與西方人個性的差異,這種文化差異的思考模式多少會影響觀念思維。

  常常,有人問我問題,我不會直接開口就肯定或否定,再加以闡述,以間接迂迴的方式最後引出答案。可是這點和英文的表達方式的順序完全不同。英文的表達方式則是先回答Yes(是)或No(不是),再解釋何以如此。所以英文的表達方式是先一開始講Yes(是)或No(不是),讓對方知道立場或答案,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再深入談何以如此。

  在美國久了,表達的方式也逐漸美國化,講話不會繞圈子。以往回答一個問題,會先解釋原因,最後導入結果。但這種表達方式不見得最恰當,比較佳的方式是先回答肯定或否定,再解釋原因。特別是在科技業,要重實際,講求精確,開門見山,不能講話模稜兩可,讓人摸不著邊際。

  每個台灣人一到美國,就發生一種突變,在文化上從台灣人逐漸變成美國人。所有的人來到美國,仍會保留過去的文化。對我們而言,仍會保留傳統的方式,像是說母語、婚姻觀念、過年過節時同國的人聚餐,從internet(網際網路)上看祖國的新聞........等等。但是,事實上我們真的不同了。從踏入美國領土後,短短的時間內就迅速地美國化了,脫胎換骨,重新做人。所有新的習慣用語、生活方式、價值觀都切實接受並受到肯定。接受理性思維,很難接受古老的教條,不再具有那麼濃厚的傳統色彩,而是新世代普世接受的價值。所有傳統台面下的方式,企圖將人們拉回落後的處世方式都為人唾棄,取而代之的是服鷹新的時代精神。

 

 

非認同中國

 

  對美國,中國人是愛恨交織。一方面,醉心於美國發展的新產品、新知識,甚至新觀念,廣為世界所採納﹔另一方面,卻對美國這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打遍天下的文化有著迷茫。但台灣人就不會對美國愛恨交織,台灣人只有崇美、親美,不會有反美的心理。若自稱是中國人,恐怕引起老美對老中的不良印象加諸在我們身上。

  中國把"美帝"罵得狗血淋頭,因為美國常常搞國際干預。任何強權想運用其影響力,改變他國的政策,美國對中國也不例外,因此中國人普遍有仇美的民族情緒。而台灣人享有美國的科技、市場、外資、軍事援助、高等教育機會等,對美國依賴程度高,自然普遍有親美的民族情感。因此在美國,台灣人和中國人的"美國民族情感"有極大的不同。

  中美關係史上,一方面是歷史淵源,一方面是意識型態。在國際舞台上,美國雖然在處理對中國關係上偏袒中國,對不起中華民國,但仍是可靠的朋友。美國政策依舊是中國問題由台海兩岸人民自行解決,美國不介入其間,但美國期望和平解決。美國仍主張讓現狀繼續維持下去,不要介入這其中的可能糾紛,更不必逼任何一方政府上談判桌。

  台灣與中國的生活水準與自由程度仍有天壤之別,中國的統戰以孤立台灣在國際社會為主,再逐步逼台灣接受它的條件,而且是著眼於長遠之計,並非立竿見影之效。中國有龐大的政治、經濟和外交的問題,不容以武力犯台的手段力求統一。台灣繼續維持目前的路線,中國也不會急於改變統獨現狀,現狀一直維持下去,以免惹出新難題。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般人民,受兩岸關係的影響,就與對方保持距離,即有一點交情,但交情不夠深,無法納為同一國的死黨。

  其中一項心理,表現在運動場上。中國為奧運體壇的強國,美國也是奧運體壇的強國。四年一度的奧運來了,不論再怎麼忙,大家或多或少會看一下電視轉播,欣賞運動員優美精湛的動作。世界各國的運動選手齊聚一堂,為爭取最高榮譽而賣力演出,將數年來的心血在這一刻呈現給全球的觀眾。在美國的觀眾為美國隊加油,我雖不在美國成長,但每當美國隊在運動場爭光,影響所及,我也感到光榮,每當電視播報:"我國又了一面金牌。"時,我內心覺得與有榮焉,因為我認同這個國家,因為它更強而有力,因為"逐水草而居"。

  世界各國的體育國手在奧運競技,身為電視機前的觀眾,不會為中國選手加油,也不會為香港選手加油,只會為台灣和美國的選手加油。當然,沒有祖國台灣的運動員能上鏡頭。

  或許是因為中國對台文攻武赫,造成人民反感,少了加油的觀眾。中國對台越有敵意,台灣人越不願意與敵國為伍。在強勢文化的春風化雨之下,國家認同內化的結果,我不想學中文,寧可學英文,一如美國長大的華人第二代不想學中文,寧可學西班牙文。 

  然而繼承中華文化的我,逛中國城,上中國餐館,講國語,卻不為中國隊加油,主要的因素是台灣與中國處於敵對的狀態,不僅政府當局軍事對立,一般人民也有隔閡,連留學生也不例外。在這種水土環境成長,當然很自然打破以往的國家認同神話,不把中國人當成自己的同胞。

  由於國民政府的教化,我自認是中國人;到中國遊玩,與中國人接觸,盡可能不提到自身來歷,非必要才自稱是台灣人;來到美國,我自認為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中國對台灣的文攻武嚇、六四天安門事件、中印戰爭、懲越戰爭、韓戰等,全不是台灣的國史,這段中國歷史,充分證明這個政權是好戰政權,中國人不是像國父  孫中山 先生所說的,是"愛好和平"的民族。因此,我們在國家認同上,不會認同中國。

  我從未認為中越戰爭、中印邊界戰爭、韓戰是我國與鄰國的戰爭,因為內心不認同中國。長江黃河不是蘊育我國文化的大河。我看到越南人、印度人、韓國人,絕沒有內心感到他們曾是我們的敵人,也不會有戰勝國或戰敗國的姿態來相處;反之,他們也從不把台灣人當成敵國的人民。

  中國和台灣的關係很像白人和黑人間之關係,都是相互依存的,無法脫離彼此。長久以來皆如此,但即使不喜歡彼此,相互的依存關聯並不會因此而減少,因此,台海雙方該做的應該是建立正面積極的接觸,從相互依存到整合,首要是分享兩岸必要的責任,分享機會、分享共通的價值。

  真正的整合是雙向的,中國和台灣能夠一起做,能夠一起合作,如此關係才能有所進展,基本上,要持續經濟上的連結和更多人民接觸,政治以後再談。目前中國上有千萬人為台灣企業服務,分享了機會,來日開啟共享的責任,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來尋找答案,生命將是一個美好的賞賜,我們應該將成功建立在協助他人獲得成功,這就是一個融合的社會,並不是要減少我們的差異,而要以共有的人性慶賀差異性。

  有更多交流,任何可以打破藩籬的進展都是值得鼓勵的,只要雙方都能認同,不使用武力表達問題的解決方式,而以和平的方式,藉此如果中國能夠給予台灣增進雙方關係,將會消除對立的心理,如此,才更有可能對中國人有好感,國家認同才會修改。

 

 

台灣國家認同 

 

  為了生活順遂,我傾向做較不諳歷史的新居民。而且,身為一名主修高科技的學生,國家認同問題可以迴避,免除許多不必要的爭論,躲開許多無謂的議題。沒有歷史觀,就不會捲入歷史的洪流裡,為歷史的觀念而爭論不休。而且,生活是在現在,放眼未來,避免過去的錯誤。現在和未來遠比過去重要,過去的就可忽視。

  美國是世界民族的大融爐,從膚色外表輪廓就可以輕易分辨出種族,皆為美國人;澎湖人和蘭嶼人的膚色深,台灣原住民的輪廓較深,一眼就可以看出外表不同。外籍新娘來自不同的國家,但都歸化台灣。儘管他們外觀略與多數人有不同,但還是同一國家文化,屬於同國人民。台灣會成為多種族國家,而且日後會更加深這種情況。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同年十月,中國向聯合國提出加入成為會員國,但因中國發動韓戰,違反聯合國憲章,即會員國需"愛好和平",故聯合國拒絕中國的加入。事隔二十年,1971年,八億人的中國,足以代表中國。阿爾巴尼亞造勢成功,我國退出聯合國,此一事件,台灣的執政當局稱為"排我納匪",國際姑息氣氛瀰漫。當台灣政府受制於美國時,台灣人是非常藐視它的。但當飛越太平洋,觀察到美國政府肩負起台海安全的職責後,人民即心甘情願地向權威俯拜。

  台灣早在1949年就與中國分隔成兩個獨立的政權,各有不同的法律政治制度。這種事實,政府官員和民眾早已深知瞭解。但是執政當局,過去卻採駝鳥心態,對內禁錮異己之論,封鎖並否認這項事實。執政者公開表示,關於外國報導有中共是代表中國,絕非事實。執政者當年否定得振振有詞,斬釘截鐵,理直氣壯,但是撫今追昔,看看今天台灣人與中國人自認為互不屬於對方的政權,執政者當年的欺瞞之術與駝鳥心態,昭然若揭。不過,政府官員與民眾受此欺瞞,罔顧國際公法,似乎也很習慣,因為,民眾對政府的口是心非與生俱來,又何在乎執政者自欺欺人,掩耳盜鈴呢?

  1998辜汪會、辜江會,兩岸定位分水嶺。台灣的代表在中國明確宣告台灣(及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與中國互不隸屬並存於海峽兩岸。

  2000首次政黨輪替。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擊敗執政的國民黨候選人連戰贏得台灣總統大選,和平轉移政權,不再是威權統治。

  在過去的威權統治下,用來箝制人民的新聞自由、出版自由、言論自由,以便壟斷政權,這種大規模箝制壓抑民間輿論的反人權措施,使得過去台灣的國際形象大受損傷,許多國際媒體紛紛指出台灣是一個沒有言論自由的地方,過去台灣的人權指數,在國際人權組織的評分表上,被列在不及格的行列裏。過去統治當局對於言論之控制,可說相當專斷,枉顧國際現實,泯滅事實,與一般專制極權國家毫無二致。

  在這種"政治錯誤"的言論環境下,過去執政當局立下的政治禁忌,刻意竄改歷史,把中國正統化,並且蒙上濃厚的正義色彩,對於總統的頭家是人民,一個宣稱實行民主政治的政權而言,這不是反民主自由嗎?執政當局"國家認同"的政策和愚民政策,有批評檢討的必要。

  當執政當局的內幕被異議人士公開揭露時,反而是"蒙上眼睛,就以為看不到;嗚上耳朵,就以為聽不到",仍拒絕改正。以權勢掌控媒體,當神話維持的正確性受到考驗時,民智已開,執政黨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樣容易控制人民知的權利,面對此種事實,執政者還能一手遮天嗎?宣稱台灣人民是中國人,只是暴露自己對國際觀的缺乏與無知而已。

  受過嚴格的聯考制度下激烈競爭脫穎而出的莘莘學子,才猛然發現自己學得的國家民族教育,在國際場合,完全禁不起考驗,全是一派胡言!被外國人誤解。當時受教育,得到的國家觀念,也絲毫未覺不妥,用考試領導教學的學習方式,學到的國家認同,結果是小學生小錯,大學生大錯特錯。"順我者生,逆我者亡",順著執政當局的國家觀念,學到所謂的有效國土範圍、歷史、地理等,就可考試得分,增加升學錄取機會。

  "成則為王,敗則為寇","風俗之薄厚,繫乎一二人心之所向"。當崇拜領袖的人民,言計聽從領袖的國家認同觀點,小百老姓也很自然不疑有他。這種屬於"統一教"的作風,只知反共抗俄,極端法西斯,不得另類思考,交互辯證,對內禁錮異己言論,對外偃旗息豉,只拿自己人開刀。除了種下愚昧無知的幼苗,還產生基於國際事實而反愚民政策的高級知識份子。

  台灣人被教育成"以做中國人為榮","四海之內皆中國人",中國擁有淵遠流長的歷史,古文明的光榮,火藥、指南針等古代的發明,十足的大種族主義。站在國際舞台上,應該足以自豪一番了。但是,長期教化後才來到這個世界中心之國,卻從沒有為這種身份自豪過,相反的,卻留下了國家認同的混淆。

  若持續以中國意識為出發點,限制真相的報導,恐怕只會造就更多的海外人士,在美國大陸開枝散葉。這難道不是台灣封閉教育的一個"國王新衣"故事嗎?這種"防君子"的措施,自縳手腳,只會陷自己於不便不利。

  十九世紀,中日甲午戰爭後,馬關條約簽訂,中國割讓台灣的主權,使台灣成為日本的國土。台灣各地舉國譁然,紛紛傳出抗日事件,以及聞名中外的霧社事件。

  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包括在二次世界大戰發動侵略戰爭,對台灣實施高壓統治,實行種族歧視。根據老一輩受過日式教育的長輩描述,當時他們仍為小學生,認為我國有五大島,即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國、台灣。

  日人積極對台灣開發,包括興建鐵路,國土重劃,教育水準的提高等,使台灣人民在約五十年後,台灣主權歸中國之際,平均識字率或知識水準比中國人民為高。

  日本統治者竭力要在教科書中抹去"侵略"的字眼,改用"進出",使受侵略的華人大表不滿。然而這些民族仇恨,我們不需要繼承,不幸的是,台灣的歷史教育,並未告訴學生"可以原諒,不可以遺忘",以致受過義務教育,對歷史的瞭解有基礎的認識後,總是心頭有一股怨氣,對日本人不滿。

  日本人並不可憎,可鄙的是民族歷史教育,造成仇日、反日的心理,禍延子孫。心智較單純的留學生,受社會化的程度不若社會人士深,來到美利堅,與日本人接觸,才發覺這只是歷史偏見,與現代的國民無關。日本人與其他人民一樣,不需要為自己以往的歷史負責,不需要為以前國家發動的戰爭負責。受欺壓的民族不需將歷史仇恨加諸在現代日本國民的身上。

  現今的人民要為歷史負責嗎?果真如此的話,那麼每個美國人也理所當然該為長崎和廣島的事件負責了。

  台灣人與日本人有歷史仇恨。年幼時所受的教育,描述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推行"大東亞共榮圈",但最後日本戰敗。教科書竟說中國是"以德報怨",這簡直是污衊歷史真像。又把蔣介石一代軍閥形容成"民族救星"、"世界偉人"。撕掉蒙眼步,揭開不同的歷史觀。原來我以前是活在謊言裡而不自知。透過聯考制度,記下標準答案,考試高分,得以過關斬將,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金榜題名,畢了業更是光宗耀祖,工作有保障,事業有前途,企業又較偏愛錄用名校畢業生。

  如果將民族幼苗教育成"中國人",那也勢必要告知中國現代的戰爭史,諸如中印邊界戰爭、懲越戰爭、韓戰等,發動這麼多場戰役,製造一堆國際紛爭,每場都是國際戰爭事件的要角,都是衝突的始作俑者,也不該自稱是"愛好和平的中國人"。事實上,我們從未接受到當代中國的戰爭史。

  英文教育宣稱自己是Chinese(中國人)。這句話對自己來說,實在是自欺欺人;對本國政權來說,可說是認賊作父;對全世界而言,卻是一個世界級大笑話。中國共產黨政權所統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所承認的唯一代表中國在聯合國席位的國家。全世界所講的"中國",就是指中共統治的中國。執政當局不確立台灣的國家定位,卻只會耍嘴皮,講一些充滿駝鳥心態卻無濟於事的國際笑話。

  這種似是而非的言論,就像蝙蝠,碰到鳥類的時候,自稱自己是飛禽;碰到走獸的時候,則稱自己是哺乳胎生的獸類。這種兩面討好的話,十足的鄉愿。這種鄉愿話,對台灣沒有一點好處,只是更加模糊台灣的國家定位,混亂我們的國家認同。這種政客謊言,是"蒙上眼睛,就以為看不到;嗚上耳朵,就以為聽不見"的想法,原來伴隨著我們成長,原來我們是活在謊言裡而不自知。

  國際公法規定,一國要對本國的國土實施最低程度的管轄。國家的要件為政府、主權、領土、人民,其內涵及範圍不去界定清楚,光是睜眼說瞎話,自愚愚人,怪不得海外台灣人會對自己國家這套說辭有所怨言,這套國家認同的說法,逐漸日益沈淪終至萬劫不覆。

  遇過幾個中國人,每每不經意地談到兩岸政治,總是個執立場,互不妥協,形同水火,政府之間的事情彷彿也是人民的事情。很自然地,一向對台灣政治略為不滿的我,卻都在維護著台灣的尊嚴和面子。一方想武力犯台,一方拒被軍事侵略,美利堅的國土上,政治衝突不斷。如此一相情願的看法,若想談統一?  That’s more than a Chinaman’s chance.(門都沒有。)

  所以,每當在不明不白表態的時候總是迴避。我是一個標準的個人主義者,將個人性命擺在國家利益之前。如果台海發生戰爭,我願意上前線嗎?絕對不願意!好不容易才擺脫海峽兩岸的風風雨雨,更不可能為了捍衛國家而捐軀。如果台美打起來我會不會上前線?一定不會,不論是否有雙重國籍。要知道,自己比號召要拿起槍上前線的戰士渺小多了,更比拍著胸脯要為世界正義和秩序的政治人物渺小多了。如此自私自愛的想法,或許可避免了反攻不成繳械投降,而淪為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一部分,戰士變戰俘,軍人變叛兵。

  出國留學前,被洗腦的我依舊自稱是Chinese;出國留學後,我逐漸改口為Taiwanese。對於接受標準統一課程的莘莘學子來說,一切擁有反洗腦主張的思想都值得我去虛心學習,甚至挑戰,包括教科書上公認的定律。事實上,這也是求學認知應有的態度。

  中國是一塊大熔鐵,在體內深深地鑄在心底。不過,要把靈魂從底層掀出,乾坤倒轉,認同美國文化,確不需多時。拳頭是鬥志,用力一揮,輕易擊碎了傳統中國的認同心理。在傳統的教化下,我被教育成自認為是中國人,但在美國社會,不願自認為是中國人,其實我也不是中國人,因為護照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要心理認同文明水準較低落的中國,是極不願意的。但是,我會同意有中華文化。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嗎?中美若起國際衝突,我一定支持美國;台美若起衝突,我一定會支持台灣;中國與台灣起國際衝突,我一定支持台灣。

  中美關係,中日關係,這個"中"字,從來就不是指中華民國,而是中國。因此,每當老美問我們是不是Chinese,我就發展出對自己有利的說法,依情境而決定說自己是否為Chinese

  台灣人民對國家的認同,已經跳脫過去政治高壓時代以種族、血統、語言及文化為依據的思考模式,取而代之以國民主權為基礎的國家認同。從過去台灣400多年的歷史觀之,幾波外來移民先後的加入,使得台灣這個移民社會,居住了原住民、河洛人、客家人及外省等四大族群,而近年來全球化的浪潮推波助瀾之下,台灣的外籍新郎與新娘也愈來愈多,也因此使族群與文化更顯得兼容並蓄、多元多樣。

  紐約和波士頓,每年都舉行馬拉松比賽,接受全世界選手報名參加,不論國籍皆歡迎。在過去二十年來,從未有美國人榮獲冠軍,幾乎都被肯亞等非洲選手所壟斷,美國人對此現象,只有讚揚。紐約市長在全場美國觀眾的歡呼和掌聲中,把冠軍的獎牌頒給非洲選手。美國人崇尚鸁家,不論祖籍是哪個國家,或是種族膚色。美國人的正確心態,造就了無數的英雄,而正是這許許多多的英雄,以及移民精神,鑄成了全世界最強壯、最偉大的美利堅合眾國。

  借助美國的經驗,台灣一項重要的文化資產就是擁有多元的族群及文化,彼此間迸發出璀璨的火花,並形成一股積極的文化資源,幫助台灣積極向前,昂首濶步,立足於世界。今日我們能夠呼吸著自由民主的空氣、享受進步繁榮的果實,都是靠著全體國民攜手打拼而來,不管過去來自何方,不論現在立足何處,都是命運共同體。

  我們大家要能夠跳脫過去的陰影、消弭過去的裂痕,以尊重、包容、容忍的同理心,與不同族群和諧相處,進而創造出社會的向心力,為促成一個團結、進步與繁榮的國家繼續努力奮鬥,共創知識經濟的願景。期盼大家在學習尊重、接納族群的異同與獨特性,學會欣賞彼此的相異點,保障不同族群文化的發展,如此才能在相互包容下建立一個彼此認同的和諧社會,真正達到族群多元化、國家一體的目標。

 

arrow
arrow

    timo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