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個團體中,成員間的影響力並不相等,有的只能影響其他某一人,有的可影響整個團體.在團體行動中,個人的行為影響成員最大,甚至具有支配與控制作用的人,即為團體的領袖.

 

領袖的功能與類別

  領袖的角色是領導別人,在領導別人時所表現的行為稱為領導行為.其主要功能是達成團體活動的目標,包括提出工作方案、分配成員任務、發佈行動號令、執行進度、考核、檢討、督導、減少不必要的行動等.另一方面是維繫團體中成員間的人際關係,要了解並滿足成員的需要、鼓勵工作士氣、協調成員間的糾紛、化解不安的情緒等.也就是說,一個優良的團體領袖,在領導行為上必須同時表現兩方面的才能:一是能領導做事,一是能駕御他人.

  按領袖的功能劃分,領導只限於達成工作目標,稱為任務領袖(task leader);若只限於成員的情感的依附,就稱為社會情緒的領袖(social-emotional leader)

  如果團體的組合是短期性而且主要活動是完成工作,這時候領袖就屬於工作領袖.若團體的組合是屬於長期性,活動的目的亦不在於完成一件工作,而主要在維繫彼此的情感,即為情感上的領袖,像宗教團體的神職者.在一般情形下,一位成功的領袖應同時具備工作與情緒兩種領袖的品質.

  依領導方式,可分為獨裁領袖(autocratic leader)與民主領袖(democratic leader),前者集決策、執行、考核、賞罰等事務於一身,後者則一切取決於團體中成員的公議.

  曾有行為專家以孩童為實驗對象,分別在不同的領導方式下,觀察兒童的行為表現.將兒童分為三組,其中一組的領導人探取民主方式,對兒童的工作提供建議、參與討論,並隨時給予鼓勵.另一組的領導者探獨裁方式,只對兒童給予命令、分配工作,但並不參與兒童的活動.第三組的領導人探取放任式領導(laissez-faire leadership),對兒童的工作,既不參與,也不干預,任其自由活動,團體中的領袖,只是名義而已.

  實驗結果發現:一、民主式的兒童工作所做的工作動機較強,成員彼此之間交往較多,較能自治,即使領導者離開現場,也能維持秩序,繼續工作.

  二、獨裁組的兒童工作動機低,情緒有時冷淡,有時衝動,成員之間不和諧,常起衝突.領導者在場時秩序雖好,但一離場即形紊亂.

  三、放任組的工作效果最差,兒童在多半的時間內從事與工作無關的活動,工作無計劃,行動無秩序.

  由此實驗結果來看,大致可歸納兩點結論:

  一、團體活動必須有一名領導.

  二、領袖的領導方式以民主的方式較為適宜.

 

領袖的誔生與品質

  領袖是如何產生的,向來有兩種理論,一是“偉人論”(great man theory),強調領袖是天生;另一種稱為“時代論”(times theory),主張領袖是後天培養的,是應運而生.在民主時代中人人可以出來競選領袖.基於第一種理論,就有所謂英雄造時勢的說法;基於第二種理論,就有時勢造英雄的看法.

  假若第一種理論成立,那位居領袖地位者就必定在人格特質上異於常人,特別是在遺傳的特質方面,理論上應該是優於常人,但事實上,並不能肯定領袖人物的人格特質確實異於常人.即使一般發現領袖人物在語文與社交能力方面較非領袖人物為優,但並不能肯定說明是形成領袖的原因,因為語文與社交等能力,顯然也是學習而來的.

  第二種理論,經由實驗的方法證實,在事實需要的情境之下,領袖自然就會產生.

 

  2          12       0     0

 / \        /  \      \   /

2   3      4   2       23

|   |      |   |      /  \

6 - 1      0   0     0    0

 

環形         鏈形         輪形

 

 

 實驗設計為,受試者輪流在三種不同的情境下各居不同的位置受試數次.受試者之間用木皮隔離,彼此不能見面,也不能談話,只准傳遞紙條方式彼此溝通訊息.每組的團體結構不同,分別為環形、鏈形、輪形三種.圖中每一數字代表受試者,直線代表通路管道,各組都要做同樣的問題,每個問題均須五人設法彼此聯絡合作,始得解決難題.等到各組把所有的問題解決之後,受試者均被問及:“組內有領袖嗎?有的話是誰?”圖中的數字即是被票選出來的領袖加總數.

 在環形結構中,票數少而且分散,表示沒有公認的領袖;輪形結構中,各次票數幾乎均集中於軸心,其他四人為零票.此種現象說明在工作情境中,個人因所處地位的關係,就必須負起某些任務,因而具有了領袖的權力,同時也被成員承認,他就是團體的領袖.

 所以,想成為老闆,就要成為資訊中心.

 

arrow
arrow

    timo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